核心观点:科技类主题整体回调,深海科技主题逆势走强,关注两会政策新提法带来的主题新机遇。推荐:深海科技/人口战略/并购重组/AI智能体。
摘要
▶主题温度计:科技类主题整体回调,深海科技主题逆势走强。3月17-21日热点主题日均成交额平均5.65亿元,日均换手率3.76%,均再度回落。AI为主线的科技类主题回调,页岩气、油气开采、水产、海风等政策新催化下的深海科技方向逆势大涨,银行、贵金属板块资金净流入。2024年四季度以来,AI资本开支和重磅应用突破成为AI产业链关键叙事,随着大厂资本开支数据落地,需要新的产业催化抬升市场预期锚,关注AI智能体的落地节奏。当前科技交易余温仍在,关注具备新政策新技术催化的低位科技反向,同时周期类资产仍具备交易阻力小的优势,关注供给出清和需求企稳方向。
▶主题一:深海科技。2025年全国两会将深海科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海市出台《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等海洋经济相关政策文件。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超十万亿元,海洋船舶工程、海工装备和海洋电力增速领先,海洋旅游、交运运输、渔业、化工、油气等产业规模占比领先。我国在深海探测装备领域基本实现国产化,但海洋资源开发设备领域国产化水平仍低。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看好深远海能源开发和关键海工装备国产化。推荐:1、受益深海资源开发的海上风电、油气开采和通信电力基础设施建设;2、受益关键海工装备、深海探测装备国产化的海上钻井平台和深海潜水器。
▶主题二:人口战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我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政策不断深化,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随后鼓励生育相关举措加速落地,各地密集出台生育补贴等举措,系统性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居民生育意愿有望提升,进而拉动相关产业链需求。推荐:1、受益新生儿数量提升和生育补贴加码的母婴食品、用品、玩具、服饰及零售渠道商;2、受益生育配套服务体系加速完善的辅助生殖和医疗、早教、托育服务。
▶主题三:并购重组。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提升并购贷款交易额占比和期限。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指出完善并购重组、份额转让等政策,鼓励发展并购基金,畅通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并购重组有望推动资本市场引导资源向“新”发展。推荐:1、军工、半导体和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生物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优质资产重组;2、新老能源、矿产、主干管网和物流港口等能源资源和公共服务领域国有资产整合。
▶主题四:AI智能体。英伟达GTC大会发布NVIDA AIQ项目AI Agent工作流。OpenAI发布针对AI Agent打造的系列工具与API。AI Agent打通大模型落地应用“最后一公里”,包括感知、决策和行动核心功能,Agent需要在云上托管和运营,将大幅提升基础模型数据调用量,加速垂类应用开发和拉升算力需求曲线。推荐:1、受益模型应用实现降本增效扩量的金融/工业/政务/传媒/教育等应用场景;2、受益算力需求曲线提升的AIDC和国产算力产业链。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需求和关键技术商业化进程低于预期。
01
主题温度计:科技类主题整体回调,深海科技主题逆势走强
02
本期重点推荐主题:深海科技/人口战略/并购重组/AI智能体
1、深海科技: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看好深远海能源开发和关键海工装备国产化
投资建议: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看好深远海能源开发和关键海工装备国产化。2025年全国两会将深海科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部分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超十万亿元,海洋船舶工程、海工装备和海洋电力增速领先,海洋旅游、交运运输、渔业、化工、油气等海洋产业规模占比领先。我国在深海探测装备领域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在海洋资源开发设备领域国产化水平仍低。
方向一:受益深海资源能源开发的海上风电、油气开采和通信、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方向二:受益关键海工装备、深海探测装备国产化的海上钻井平台和深海潜水器。
2、人口战略:育儿补贴落地和生育配套服务体系加速完善,有望提振母婴消费、医疗/托育服务等领域需求
投资建议:从鼓励生育到体系性完善配套服务降低综合生育成本,居民生育意愿有望提升,进而拉动等产业需求。2025年全国两会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生育补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有望提升居民生育意愿,提振相关产业链需求。
方向一:受益新生儿数量提升和生育补贴加码的母婴食品、用品、玩具、服饰及零售渠道商;
方向二:受益生育配套服务体系加速完善的辅助生殖和医疗、早教、托育等服务。
3、并购重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优化,聚焦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化重构,看好科技链主企业和受益行业格局优化的传统行业龙头。
投资建议: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指出,完善并购重组、份额转让等政策,鼓励发展并购基金等,畅通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实现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化重构。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的试点。
方向一:战略新兴产业的优质国有资产重组。看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半导体和信息技术、航天军工、高端装备、医药生物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优质资产重组。
方向二:能源资源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增强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国资国企的核心竞争力。看好新老能源、矿产、主干管网和物流港口等领域国有资产整合。
4、AI智能体:打通大模型落地应用“最后一公里”,加速垂类应用开发和拉升算力需求曲线
投资建议:AI Agent是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是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化产品,核心功能包括感知、决策和行动能力,将大幅提升基础大模型数据调用量,且加速垂类应用的开发落地。Agent需要在云上托管和运营, Agent是触手,大模型是底座,Agent数据调用量的跃升会加速提升算力需求曲线。
方向一:受益大模型能力提升和使用成本下降,实现降本增效扩量的应用场景,看好金融、工业、政务、传媒、教育等领域AI化升级。
方向二:受益算力需求曲线提升的AIDC和国产算力产业链。
主题一:深海科技—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看好深远海能源开发和关键海工装备国产化
事件:
1、2025年3月12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指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新华网)
2、2025年3月19日,广东、上海和厦门海洋管理部门负责人海洋经济“圆桌会”。
上海市海洋局局长、党组书记史家明指出:
加强规划引领。出台《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上海市海洋观测网规划(2025-2035年)》,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实施意见》。
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创新发展高地。聚焦海上新能源、深海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深远海养殖等新兴领域,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组织做好蓝色债券、海洋中小企业及科技成果投融资路演,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点。加强中国海洋经济股票价格指数后续产品化实施路径研究,探索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实践。(上海市海洋局)
3、2025年3月16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指出:加快实施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工程。要更高起点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系统谋划示范区建设增量政策措施,推动福州重点深化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建立全国首个海洋资源交易平台。(财联社)
深海是打开未来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领域,高端资源勘探开发装备是重要牵引。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前瞻部署新赛道专栏未来空间部分提出,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领域,研制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临空无人系统、先进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装备,加快深海潜水器、深海作业装备、深海搜救探测设备、深海智能无人平台等研制及创新应用,推动深地资源探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极地探测与作业等领域装备研制。并在创新标志性产品专栏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部分提出,围绕深部作业需求,以超深层智能钻机工程样机、深海油气水下生产系统、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车等高端资源勘探开发装备为牵引,推动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十万亿元,海洋船舶工程、海工装备和海洋电力增速领先。据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4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885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7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62849 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6%、35.8%和59.6%。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依据海工装备的应用场景,将海工装备细分为海工辅助船、海洋资源开采设备、海洋能源开发装备和深海探测装备。1、海工辅助船主要包括平台供应船(PSV)、用工作船(AHTS)、钻井船、铺管船起重船以及勘测船等;2、海洋资源开采是海工装备的一个重要应用途径,主要包括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两大类;3、海洋能源开发装备,主要指将风能、潮汐能、热能和波浪能等新型海洋能源转变为电力的海工装备;4、深海探测装备指在深海环境下进行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勘探和环境监测等活动的设备和工具,核心产品为深海无人潜水器(ROV)。
我国在深海探测装备领域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在海洋资源开发设备领域国产化水平仍低。从国产化水平看,中国海洋钻井平台的国产化率仅为30%,其配套设备、关键设备、配件的进口依赖度高;深海探测装备领域国产化水平整体较高,如中国成功研发的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型潜水器“蛟龙号”,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其国产化率均达到90%以上。
主题二:人口战略—育儿补贴落地和生育配套服务体系加速完善,有望提振母婴消费、医疗/托育服务等领域需求
事件:
1、2025年3月14日,呼和浩特市近日正式出台《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青年群体关注的产业、就业、住房、生育、落户、教育、医疗、养老、出行、文化和消费等重点,努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友好型、活力型”城市。3月13日,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发布落实《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育儿补贴项目实施细则及服务流程。
根据该细则,从2025年3月1日起,对该市符合条件的家庭生育一孩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1万元;生育二孩发放育儿补贴5万元,按照每年1万元发放,直至孩子5周岁;生育三孩及以上发放育儿补贴10万元,按照每年1万元发放,直至孩子10周岁。
《实施意见》中还指出,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面提出,三年内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放宽小学入学年龄,在当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均可登记入学。在小学起始年级试点(回民区、玉泉区)取消入学户籍限制,自有住房人员与房户一致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市四区每学期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非起始年级空余学位,优先保障来呼人员子女转学需求。(人民网内蒙古)
2、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做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新华网)
我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政策不断深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成为当前政策重点。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开启了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新篇章,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政策细则;2015年我国鼓励生育政策进一步加强,开始推动“全面二孩”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2021年我国开始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并提出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补贴制度。随后,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指出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2025年全国两会进一步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湖北天门、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城市密集发布生育补贴集体细则;北京、广西等约20个省份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我国出生人口数出现回升势头,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地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补贴举措。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相较2023年出生人口902万人,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增长52万人。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0.9%;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43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6478万人,减少1222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7%,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
主题三:并购重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优化,聚焦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化重构,看好科技链主企业和受益行业格局优化的传统行业龙头
事件:
1、2025年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指出,完善并购重组、份额转让等政策,鼓励发展并购基金。
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刚才也讲到,我们将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就是要聚焦硬科技、坚持长周期、提高容错率,通过市场化方式投向科技型企业;同时,完善并购重组、份额转让等政策,鼓励发展并购基金等,畅通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实现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化重构。(新华网)
2、2025年3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就做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工作答记者问。提出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的试点。对于“控股型”并购,试点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证券时报)
并购重组有望催化主业经营困难公司发展第二主业。IPO审核趋严背景下并购重组有望成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一系列政策举措催化下10月以来公告实施重大重组的公司家数显著提升;部分主业经营困难的公司通过并购发展符合产业导向的第二主业有望降低退市风险。“并购六条”明确支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支持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未盈利资产。跨界并购、收购未盈利资产的监管宽容度提升,并购重组有望推动资本市场行业结构升级和估值中枢抬升。
主题四:AI智能体—打通大模型落地应用“最后一公里”,加速垂类应用开发和拉升算力需求曲线
事件:
1、2025年3 月21 日,OpenAI举行了一场重磅的技术直播,发布了三款全新语音模型:语音转文本模型GPT-4o Transcribe和GPT-4o MiniTranscribe,以及文本转语音模型GPT-4o MiniTTS。(财联社)
2、2025年3月19日,黄仁勋在GTC大会发表主题演讲,展示以Llama Nemotron推理模型为核心的规划者的AI Agent工作流。NVIDA AIQ项目直接提供了一个以Llama Nemotron推理模型为核心的规划者的AI Agent现成工作流。这一项目归属于英伟达的Blueprint(蓝图)层级,它是指一套预配置的参考工作流、是一个个模版模板,帮助开发者更容易地整合NVIDIA的技术和库。而AIQ就是英伟达提供的Agent模版。(腾讯科技)
3、2025年3月11日,AI智能体公司Manus官方宣布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正式达成战略合作。Manus 在公告中称,双方将给予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在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实现 Manus 的全部功能。此前,Manus 联合创始人季逸超就在社交平台透露过,Manus 产品使用了 Claude 和不同的基于 Qwen 的微调模型。(极客公园)
4、2025年3月12日,OpenAI发布针对AI Agent打造的系列工具与API,助力开发者更便捷地创建可自动执行任务的AI Agent。这些新工具简化了智能体的核心逻辑、编排和交互,极大地降低了开发者构建智能体的入门门槛。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内,OpenAI计划陆续推出更多工具和功能,进一步简化并加速在OpenAI平台上构建智能体应用的流程。(腾讯科技)
AI Agent将极大地提升人工智能使用工具能力,并进一步拉升算力需求曲线。Gartner预测,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代理型AI自主做出,2024年的比例为0%。AI Agent落地有望激发AI原生设备用户需求。手机+AI 会变成随身个人智能助理,PC+AI 将会成为全新生产力工具,汽车+AI 将会让车成为人们的智能第三生活空间。智谱定义了大模型发展的五个阶段:L1语言能力、L2 逻辑能力(多模态能力)、L3 使用工具的能力、 L4 自我学习能力、 L5 探究科学规律。AI Agent仍处与早期发展阶段,瓶颈主要在错误率,尤其是决策路径长、执行任务多的复杂目标场景。与此同时,AI Agent将大幅提升基础大模型数据调用量,且加速垂类应用的开发落地,进一步拉升算力需求曲线。
03
重点推荐主题热点事件追踪
04
风险提示
关键技术商业化进程低预期。产业政策和应用端推进节奏不及预期,关注AI大模型,半导体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商业化进程。
宏观经济需求不及预期。科技制造产业和大众消费领域均受宏观经济景气度的影响大。
注:本文为国泰君安证券研报《两会新提法与主题新机遇:深海科技|国泰君安策略主题风向标3月第4期》,分析师:方奕 苏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0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