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4月或将是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最为密集的时间点,4月初《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调查结果与“对等关税”的出台将是关键节点。基于新总统“蜜月期”和中期选举准备期的历史规律,我们认为特朗普计划中的理想政策路径应是短期内让负面政策快速落地,保持较高容忍度,随后冲击逐步收敛,并推出减税等正面政策,确保经济在二季度逐步回暖,年底前回归强势。我们认为,“对等关税”与对华关税应当区分看待:“对等关税”存在一定预期差,落地节奏或较此前宣传缓和,其本质目标在于通过施压谈判推动贸易伙伴降低对美关税,而非实质性对全球普征关税。而在对华关税方面,特朗普今年已经对华加征的20%关税本质上更多是美国内政的延伸,4月1日贸易备忘录调查结果或意味着特朗普对华经贸谈判策略成型。近期中美初步接触已经增多,4月之后双方或实质性开启谈判;若产业政策等所谓“结构性改革”成为新一轮对华关税的交换条件,客观来看协调难度可能大于特朗普的上一任期。但是,对此市场已有充分预期,政策已有充分准备,本次全国“两会”各项部署料将加速落地。
▍4月或将是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最为密集的时间点,基于新总统“蜜月期”和中期选举准备期的历史规律,我们认为特朗普计划中的理想政策路径应是短期内让负面政策快速落地,保持较高容忍度,随后冲击逐步收敛,并推出减税等正面政策,确保经济在二季度逐步回暖,年底前回归强势。
4月1日将完成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调查结果与4月2日的“对等关税”的出台,代表着4月或将是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最为密集的时间点。自上任以来,特朗普在关税、裁员、减支等方面的政策落地节奏不断加快,且对政策副作用表现出极高的容忍度,对衰退恐慌避而不谈,加剧了市场对于“Trump put”缺席的担忧。我们梳理对比了历届美国民调数据,发现选民对新总统的无条件支持“蜜月期”通常可维持至上任当年的5月,而围绕中期选举的准备通常在当年11-12月展开。因此在2026年中期选举之前,特朗普的理想政策路径应是短期内让负面政策快速落地,随后冲击逐步收敛,并推出减税等正面政策,确保经济在二季度(如5月后)逐步回暖,年底前(如11月)回归强势。
▍我们认为“对等关税”存在一定预期差,落地节奏或较此前宣传缓和,其本质目标在于通过施压谈判推动贸易伙伴降低对美关税以促进贸易平衡,而非实质性对全球普征关税。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多次提出“对等关税”构想,4月2日料将是政策成型时间点。“对等关税”是指要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与贸易伙伴对美国出口商品征收税率相同的关税,从而减少相关国家对美国的“歧视”,进而削减贸易逆差。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期透露对等关税更多细节,表示届时各国都将收到一个“关税编号”,该编号代表了他们将面临的关税水准,对于某些国家来说,这个数字可能相当低;对另一些国家来说,可能相当高,并提出有大约15%的经济体与美国贸易存在持续不平衡。相较于此前特朗普宣传的将对全球展开“对等关税”,贝森特的表述意味着“对等关税”在实际执行中的覆盖范围或更加聚焦,实际落地节奏或较此前宣传缓和。根据贝森特的表述,我们认为“贸易差额”和“税率对等”或是特朗普对等关税关注的核心因素,综合筛选来看,预计印度、巴西、越南和韩国等经济体,以及欧盟和日本的部分行业等,或是本次特朗普对等关税计划的主要目标。
▍在对华关税方面,我们认为其与“对等关税”逻辑应当区分看待。此前20%关税本质上更多是美国内政问题的延伸,而4月1日贸易备忘录调查结果或意味着特朗普对华经贸谈判策略成型。近期中美初步接触已经增多,4月之后双方或实质性开启谈判;若产业政策等所谓“结构性改革”成为新一轮对华关税的交换条件,客观来看协调难度可能大于特朗普的上一任期。但是,对此市场已有充分预期,政策已有充分准备,本次全国“两会”各项部署料将加速落地。
特朗普上任后签署了《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指示联邦机构对贸易政策展开深入研究,并全面评估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相关结论计划在4月1日形成。我们认为,这或标志着特朗普在对华经贸关系谈判上的方案与策略基本成型,与当前以边境安全为直接名义的关税在底层逻辑上有本质差异。展望后续,若产业政策等所谓“结构性改革”成为新一轮对华关税的交换条件,客观来看协调难度可能大于特朗普的上一任期。当然,市场对特朗普回归的扰动已有充分预期,国内宏观与产业政策对此也有充分准备,特别是本次全国“两会”对外部风险已有充分研判,一系列政策预计将加速落地对冲风险。
▍风险因素:
中美博弈超预期加剧;关税风险升级;美国经济形势超预期恶化;全球地缘局势超预期恶化。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3月24日发布的《海外政策专题(32)—特朗普关税是否存在预期差?》报告,分析师:杨帆 遥远 危思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