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

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

专家表示,大约20%左右人群在减重后能够真正维持住自己的体重,80%的人群会反弹,其中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由于减重过程中,处于低能量状态,身体会在短期内服从低能量状态,从而代谢水平急剧下降。当停止减肥后,在低代谢的水平下,恢复饮食,体重会快速反弹。胖是脂肪的变化,体内的炎症反应发生变化。减重后,体内的炎症反应并未康复,一旦摄入促进炎症的食物后也会长胖。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

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42%的人在尝试减轻体重。

我们为什么减重?对于每个人,动机可能是不同的。在过去,长久占据大众注意的是,年轻女性为了追求瘦而过度减重的讨论。

而随着审美多元化,以及对「白幼瘦」文化的反思。我们被种下了这样的想法:不必为了追求美,而在减重上投入太多。

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

但与此同时,2023年一项针对1500万中国人的体重数据统计发现,34.8%的人已超重,14.1%的人则被定义为肥胖人群。

超重和肥胖,作为实打实的健康威胁,又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常用 BMI 指数,即 Body Mass Index,来衡量一个人的胖瘦程度。按照中国标准,可以把人群分为四类。

你可以试着算一算:BMI=体重(以千克为单位)/身高的平方(以米为单位)

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

胖给人带来的困扰,绝不仅体现在外形上。

体重越来越高,人就会明显感觉到笨重。身体不再轻盈,甚至难以控制,日常的行动,会越来越费力。

膝盖疼、腰疼和背疼,对很多大体重的人来说,更是家常便饭。研究也发现,肥胖人群骨关节炎高发,3个人中就有2个被确诊。据报道,需要做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人群中,约50%属于肥胖群体。

很多体重高的人,都会有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体验。

超重和肥胖人群,客观上有更少的睡眠,自我报告睡眠质量更差,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几率也更高。

对中国女性的研究发现,绝经前BMI大于等于25,打呼噜风险是低 BMI 的 3-8 倍。

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精力也会越来越差。

除了这些可直接感知的麻烦,肥胖还在持续破坏整个身体的运转。超重、肥胖1级和肥胖2级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依次是正常体重人群的 1.9、2.9 及 5.5 倍。

除了血糖调节能力,超重或肥胖群体高血压、高血脂和高尿酸的风险也更高。

一项针对1400万中国人的研究发现,中国人患癌,接近 50% 与肥胖有关,并且这些癌症的发生,在年轻人群体中激增。

一些更前沿的探索也发现,从基因水平上看,通过测量甲基化水平,构建衰老时钟后,发现超重或肥胖群体衰老水平更高。BMI 每增加 1 ,则更老 1 个月。

所以对于身体健康来说,一胖毁所有真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

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

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

研究发现,影响一个人白天感觉是否困倦的主要原因有:抑郁状态和代谢紊乱,而后者主要的表现就是超重或有血糖代谢问题。

体重增长后,很多人体验到明显的笨重感,白天的精力变差,更容易疲惫,也更容易觉得困,然后睡着。

即使晚上睡眠质量还不错,肥胖人群也更难有活力满满的白天状态。

从生理机制上看,长期慢性的疲惫,往往与体内较高的炎症水平相关。而随着体重增加,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会在体内持续积累。

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

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

超重或肥胖,还会影响大脑功能,带来认知水平的下降。研究发现,肥胖人群在一些基础认知任务上表现更差一些,比如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流畅性等。

在一些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能力上,比如认知灵活性,肥胖人群也展现出了劣势。

而这可能是肥胖人群难以减重成功的原因之一。毕竟减重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根据当前的身体和生活状态,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和目标。

除了认知功能,肥胖人群的大脑结构,也发生了一些细微改变:多个脑区的灰质和白质,都出现体积减少的情况。也就是说,身体变胖了,大脑却更「小」了。

所以肥胖也是多种神经退化性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比如阿兹海默病、帕金森综合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

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

全世界每年约有42%的人在尝试减轻体重。但是只要尝试过减重的人,就会发现,这件事真的好难!

并且即使通过一些方法,暂时减下来,维持减重成果,也不容易。

研究发现,如果成功减重的定义是「主动减掉10%的初始体重,并维持1年的时间」,也只有20%的人能做到。

绝大部分人,则长久困在减重-反弹-再减重的循环中。

维持减重成果,为何如此之难?很多人会把矛头指向自己,比如归结于自己没有意志力,太懒惰等。

这种指向自我的批判,其实有失公允。属于没有用,还会阻碍自己改变的归因模式。

因为随着你调整进食,增加运动,体重开始下降。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身体也在持续发生变化,它会和你「唱反调」。

首先,随着体重的降低,你消耗的能量在下降;而与之相对的是,你的食欲在上升,比如感受到更明显的饥饿感,以及对某些食物的渴望,从而诱发暴饮暴食的出现。

并且你的减重越「激进」,比如过度节食,大量运动,短期内体重下降过快。

身体的这些反抗,就越明显。

从身体的反抗能力来看,食欲增加带来的能量增加,大概是身体消耗减少能量的3倍。

所以对于成功减重,且能长期维持减重成果来说,了解自己的食欲变化规律,并在这个基础上驾驭食欲,至关重要。

一项针对减掉33kg,且能维持5年的群体研究发现,除了坚持运动,维持克制且稳定的饮食模式,是成功的关键,比如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维持类似的饮食模式,规律吃早餐,等等。

并且这种坚持,绝不仅是因为ta们的「意志力」更强,而是在长久的探索中,ta们找到了如何与自己身体的相处之道,而非像苦行僧一样,强迫自己日日夜夜「受苦」。

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

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

你的身体,不是一台任人摆布的机器。但是在减重的时候,我们经常忘记这一点。

计算热量,为自己制定严格的饮食计划,一味告诉自己要忍耐,然后一段时间后,自己无法再继续坚持。

从而宣告减重失败,或者体重逐渐反弹到之前的水平。有的人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额外的困扰,比如害怕某些食物,无法控制的大量进食等。

这是很多人,甚至是一些「专业人士」使用的减重方法。但是这种模式,必将会逐渐被淘汰。

因为食欲管理,才是持续健康减重的核心技术。每个人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探索出能长久坚持的克制饮食模式。

但是遗憾的是,目前主流的减重方法,并没有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就像明明有非常多调节情绪和放松减压的技术,但是当你压力大的时候,别人还总是叫你忍一忍就过去了。

食欲管理同样也是如此。作为人类生存的第一原动力,食欲本身承载的内涵极其丰富,想驾驭它,并不容易。

每一个减重的人,都需要科学系统的专业指导,而不能只停留在「忍耐」上。

因为我们不能靠忍耐而减重成功,即使能忍,也没有必要让自己一生都生活在忍耐的状态里。

我们需要了解,食欲从本质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后才能真正驾驭它。

  • 自己的食欲为什么会忽高忽低,饿的时候想吃,为什么不饿的时候还想吃?

  • 为什么吃饱了还是停不下来,总是在追求吃撑的感觉?

  • 为什么总是渴望重口味的刺激,一段时间不吃,就觉得不舒服?

  • 是不是渴望食物的时候,就只有「吃」这一个选项?

  • 平常坚持得好好的,为什么一到周末或假期就摆烂?

  • 为什么越逼迫自己,食欲反而越旺盛?

任何长久健康的关系,都需要有「了解」「尊重」和「不抗争」的态度打底。和人的关系如此,和我们自己的身体的关系,和食物的关系亦如此。

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你需要多领域研究成果的支持,比如你需要了解进食行为如何发生,如何增强对身体内感觉的觉知,甚至如何解决「食物成瘾」问题……

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带上足够的耐心。不再被短期快速见效的一些方法而诱惑,选择脚踏实地从头开始探索自己现有的进食模式,以及通过自己亲身的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可长期维持的健康饮食模式。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健康减重,长期维持体重。在这里我邀请你参与,暂停实验室「饮食减重」练习计划

作为这个练习计划的主创,我非常有信心,它可以真正帮助你了解和驾驭食欲,帮助你真正走上健康减重的道路。

该练习计划,从2021年8月上线以来,已经积累了4000多名参与用户,并持续优化迭代。对于任何想要减重的人来说,练这个,就够了。

这是两位小伙伴,在练习群内的分享:

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

减重后近8成人群反弹:30%会返回至原点,甚至体重更高

人类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如何高质量地生活,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先进生命体验,都离不开健康的身体,而减重无疑是其中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0471.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 废墟下一直响铃的手机主人获救后发声 感谢救援人员相助

    废墟下一直响铃的手机主人获救后发声 感谢救援人员相助!3月28日中午,缅甸发生7.9级强震,曼德勒Winstar酒店整体垮塌,多人受困。30日上午,从倒塌酒店废墟中获救的华人赵茜女士表示:“谢谢救援人员把我们一行4人从废墟里救出来,后来还帮我找回了手机。” 赵茜是云南人,第一次来缅甸曼德勒,这次是为了做玉石买卖。她和同伴在酒店住了七八天,地震发生时他们正在6…

    2025年3月31日
    700
  • 国台办发声:“台独”意味着战争!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4月1日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是对赖清德当局猖狂谋“独”挑衅的坚决惩戒,是对“台独”分裂势力蓄意破坏台海和平的严正警告,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要之举。 赖清德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悍然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抛出所谓“17项策略”,猖狂挑衅大陆,煽动“反中抗中”,阻挠两岸交流合作,加剧台海紧…

    2025年4月1日
    600
  • 车企齐贺小米汽车上市1周年 销量超预期引发关注

    车企齐贺小米汽车上市1周年 销量超预期引发关注。3月28日是小米汽车发布一周年的纪念日。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感谢大家的支持,并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发展历程。 2024年3月28日,小米集团发布了首款车型小米SU7,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同年年底,小米公布了首款SUV汽车——小米YU7,并宣布将于2025年六七月正式上市,引起广泛关注。 2025年2月27日,…

    2025年3月28日
    1500
  • 斯洛伐克总理被欧盟主席狠批 因特朗普谈判受训斥

    斯洛伐克总理被欧盟主席狠批 因特朗普谈判受训斥。斯洛伐克总理罗贝尔特·菲佐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当天的电话中严厉批评了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谈判。菲佐称冯德莱恩在电话中对他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训斥,指责他是十足的傻瓜。 乌克兰国家新闻社报道,菲佐承认在电话中受到冯德莱恩的批评,并且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的。菲佐后来在社交媒体上解释说,…

    2025年4月1日
    800
  • 官方通报:河南一原局长诬告 纪检监察干部被诬告案

    3月31日,河南省孟州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了4起惩治诬告陷害和澄清正名的典型案例。其中一例涉及卫春玲,她曾是孟州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四级调研员。 卫春玲曾任孟州市纪委常委、市农业农村局局长,2024年9月被查。她在2022年5月担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2024年1月改任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职级为四级调研员。2024年9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

    2025年4月1日
    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