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定下“开局就开战、起步就起跑、冲锋就冲刺”的基调后仅2个月,张亚东递交了辞职信。
绿城中国董事会对张亚东在任职期间对公司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
对于张亚东的离职,业内普遍表示意外。掌舵这家浙系房企近7年,张亚东带领绿城中国首次跨过销售额2000亿元到3000亿元的关口,并持续在土地市场“大杀四方”。仅3月21日,绿城就斥资67亿在厦门、苏州拿地。
2024年,绿城中国合自投销售和权益销售上升至全国第六,另据公司此前的业绩预告,2024年,绿城中国股东应占利润同比2023年的31.18亿元下降50%以内。
目前,张亚东仍在绿城系另一上市平台绿城管理(09979.HK)担任非执行董事及联席主席。
“改革者”
2018年8月,张亚东接替有宋卫平“门徒”之称的曹舟南,空降出任绿城中国行政总裁。不过一年后,张亚东就卸去在中交的身份,以纯粹绿城人的身份掌舵这家千亿浙系房企,并着手推动一系列变革。
自此,绿城也正式进入张亚东时代。这位新董事会主席大刀阔斧,从组织架构、业务发展到投资拿地等多维度对绿城进行调整。
作为销售规模的重要保障,土地资源曾一度是绿城的薄弱环节。2014年资金链危机后,绿城就陷入了拿地困局,在绿城处于股权之争的那几年,其更是鲜少在土地市场露面。彼时,曹舟南曾表示希望通过绿城的产品溢价获取增值,摆脱对土地红利的依赖。数据显示,2015年和2016年,绿城仅分别8宗和9宗土地入账。
2019年,绿城新增土地79宗,同比增长113%,全年投资新拓货值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65%。张亚东还一改过去依赖招拍挂的单一模式,绿城2019年新增的79个项目中,有40个是来自非公开市场。2020年,绿城还组建了收并购专项小组。同时,绿城继续横扫全国土地市场。
2020年7月,张亚东将绿城管理带入资本市场,完成了历时四年的上市路,绿城管理由此成为“代建第一股”,截至2024年,绿城管理连续8年保持20%以上的代建行业市占率,是行业绝对的龙头。
尽管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这一目标最终恐难以按时实现,但回顾其在绿城的近7年,这家曾经一度陷入危机的明星房企,重新在市场找回了一席之地。
1995年,杭大历史系毕业的宋卫平在杭州创办绿城;1998年,宋卫平的老友兼同学寿柏年加盟绿城,负责日常业务协调及财务管理,自此两人分工明确的管理公司。由于产品品质突出,绿城很快在行业内声名鹊起。
不过,在产品上的造诣无法掩盖绿城内部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结构的问题。规模的无序扩张,加之遇上行业调整,绿城也曾多次陷入危机。
2012年,绿城进入了长达几年的股权之争。九龙仓、融创中国相继宣布入股,不过融创的收购最终以失败告吹,转而由中交集团入股。2014年底,宋卫平方面以60.13亿港币出让绿城24.288%的股份给中交集团。随后,中交集团继续吸纳绿城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2015年,寿柏年按照计划退休,辞去绿城行政总裁职务,由宋卫平颇为信赖的曹舟南接任,后者时任绿城房产董事、执行总经理。2018年,加入绿城中国整整20年后,寿柏年以售出所持有全部公司股份的方式,和这家曾一路相伴的公司彻底告别。
2024年,绿城管理集团执行董事兼董事会副主席李军辞职。作为老绿城人,李军从2002年就进入了绿城,一路带领绿城管理成为代建行业龙头。
从2014年宣布入股至今,中交系的管理层进入绿城超10年。在绿城内部,“去宋卫平化”的争议早已随着地产黄金时代的逝去而不再被人提起。中交系对于绿城的规模野望或许也从未减少,这一切都将留待下一任掌舵者来继续完成。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