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港口交易引发广泛关注!3月4日,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宣布与美国贝莱德财团达成初步协议,将以228亿美元的价格转让其全球43个港口业务以及管理系统。这笔交易原定于4月2日正式签约,如今距离最终期限仅剩8天。
在中美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这些港口的战略意义显著。一旦美国通过贝莱德财团掌控这些关键港口,可能会对中国商船加征“政治附加费”甚至直接禁止通行,这将严重影响中国企业的供应链安全与物流成本。据美国国内透露的消息,政府计划对停靠在美国掌控港口的中国远洋商船每次征收150万美元的所谓“停靠费”,每年将增加约300多亿美元的成本。
消息公布后,各界反应强烈。港澳办转发了多篇香港《大公报》社评,直指交易“暗藏政治算计”,要求“饮水思源有担当,背靠祖国谋发展”。中方外交部、港澳办接连发声,香港特首李家超也表示,社会关切值得重视,任何交易需符合法律和规则要求,特区会依法依规处理。这些表态给李嘉诚及其长江实业集团带来了巨大压力。受此影响,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长江基建集团、电能实业、长实集团四家公司市值蒸发超过781亿港元。
在舆论风暴中,李嘉诚次子李泽楷于3月23日现身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并与高层同框合影。李泽楷以盈科拓展集团身份参会,被视为家族转型的突破口。外媒披露,大陆港口企业中远海运已与长和接洽,可能介入交易。因此,有分析认为,李泽楷此行可能是为了向大陆示好并为交易争取斡旋空间。
3月24日,中方高层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该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明确了诸多反制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财产范围及禁止或限制的交易领域。结合此前中方外交部表态,中国坚决反对利用经济霸凌和霸权影响力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如果李嘉诚公开表示与贝莱德集团的“港口交易”是受美国胁迫,中方就能依据《反制裁法》处理这一交易。此前中国曾帮助华为、TIKTOK等企业顶住美国压力,李嘉诚若能效仿,或许可以保住港口资产,化解当前危机。
接下来,李嘉诚的抉择至关重要。若他执意签约,长和可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家族声誉与国家利益将双重受损;若他终止交易并与大陆企业合作,则可能化危机为转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