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一哥”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3月27日晚间披露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36.99亿元,同比下降23.31%。
晶圆量增价减是中芯国际当下的核心矛盾。2024年,中芯国际晶圆销量增长近37%,突破800万片,但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6967元下滑至6639元,跌了328元。
营收刷新纪录
Wind数据显示,消费电子是营收增幅最大的板块,当期实现收入203.38亿元,同比增长99.51%;其次是智能手机板块实现收入149.53亿元,同比增长36.92%;智能可穿戴、工业与汽车增幅较小,分别同比增长9.05%、8.08%;电脑与平板收入则同比下滑17.77%。
图源:Wind
但产业链内各细分市场情况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在全球的先导产业领域,对智能化和高速运算性能的需求推动相关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是半导体整体市场规模增量的主要驱动力。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穿戴类设备、消费电子等产品的换机潮,令终端需求已呈现缓慢增长态势。而在汽车电子领域,“伴随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车用芯片的库存消化逐渐出现减缓,该领域的半导体需求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
2024年财报显示,中芯国际中国区的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4.6%,2021年-2023年这一占比分别为69.9%、74.2%、80.1%。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分析指出,当前,IC国产替代趋势明显,本土客户为降低供应链风险,增加了对中芯国际的订单需求。地缘政治因素促使本土化需求加速提升,公司12英寸产能紧俏,且新扩产能得到充分利用,产品组合得到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中芯国际营收刷新纪录的同时,净利润却承压,陷入“增收不增利”难题。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在于,2024年,中芯国际营业成本为470.51亿元,同比增长33.12%,超过营收27.7%的增幅。据中芯国际解释,营业成本增加主要“由于产品组合变动和折旧增加所致”。
“当前,半导体价格战尚未完全成为过去式。虽然行业在复苏,但成熟制程仍面临价格竞争压力。”郭涛向北方经济网分析表示。中芯国际代工的晶圆以8英寸、12英寸为主。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晶圆销量(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由上年的586.7万片增加至本年的802.1万片,同比增长36.7%;但晶圆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6967元下滑至6639元,同比下滑328元。
他指出,公司通过打造领先技术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绑定客户,通过增加新产品来对抗价格压力。公司保持一贯的定价策略,随行就市,不主动降价,但在必要时也会和战略客户一起直面价格竞争,以保持住公司在各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公司给出的2025年指引为: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资本开支与上一年持平(即约为73.3亿美元)。
同日中芯国际公告,鉴于2025年仍将维持较大规模的资本支出,为保障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需要,公司2024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该方案已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审议。自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以来,该公司尚未进行过分红。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注册股东户数26.34万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