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南海主题分论坛于27日举行,本届分论坛的主题是“点亮蓝色,共建‘和平、友好、合作’的南海”,与会者围绕南海区域秩序构建、“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在提问环节,参会嘉宾就“南海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一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表示,从历史角度看,中国虽然具备充足的军事能力来解决南海问题,但始终保持克制。他认为中国的做法是既要遏制其他国家对中国核心利益的侵犯,也要避免冲突升级。总体上,南海问题可以保持和平,但这种和平是有底线的,这凸显了双边和多边对话机制的重要性。
印尼外交部东盟总司长西达托·礼萨·苏约迪普罗强调,东盟在地理和机构层面具有包容性,确保各方都能参与。经济上,东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外交方面,东盟会议已成为联合国之外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平台。尽管东盟内部多元,但地区稳定符合所有成员的利益。东盟需要为区域稳定注入更多活力并承担更大责任。
越南外交学院高级顾问阮武松认为,东盟成员国之间不会发生敌对或冲突,因为有专门机制管理成员国之间的关系。至于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涉及南海争端的声索国,公开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较低,但仍需防范误判、误解对方意图或事件管理不当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此外,大国关系也影响着南海问题的演变,尽管美国和中国直接开战的可能性很小,但误判的风险仍然存在。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指出,加强本地区国家的合作能避免冲突,防止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他强调吸取乌克兰冲突教训的重要性,只有本地区国家珍惜并维护自身的和平,才能实现地区的稳定。中国与东盟已经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了有效的“双轨思路”,一方面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相关声索国应通过谈判解决争议。
印尼外交政策协会主席迪诺·帕迪·贾拉尔表示,在评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时必须务实。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军,菲律宾的海军预算高于其陆军和空军预算,南海地区还存在大量规则不清晰的“灰色区域”。东盟和中国需要认真务实地设想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并利用两军之间的沟通渠道及现有机制加强管控。虽然他认为南海不会爆发战争,但情况恶化的可能性很高。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