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部的5大尴尬与出路

品牌部的5大尴尬与出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个符号工作室,作者:金鑫YOYO,题图来自:AI生成

上周,京东集团发布了一则公告:成立多年的集团品牌部正式撤销,其职责与人员并入市场营销部-平台营销部,以精简机构、提升服务业务效率。

这一举措不仅引发了对京东内部架构调整的广泛关注,也让我开始思考品牌部门在现代企业中的定位与未来。

京东此次变革的战略考量,很多自媒体博主也都分析过了,我就不再赘述了,只聊聊我对当下营销现象的观察,并分析表象背后的原因。

品牌部的尴尬之一:互联网行业回归价值本位,未来企业/雇主品牌更重要。

事实上,互联网的品牌部恰恰是预算冗余下的产物。

回想10-15年前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行业做用户增长时,用的都是什么手段。我们熟悉的就有SEO/SEM、EDM、地推、社群裂变、社交媒体、达人营销等等。

拿最近的AI工具来说,Manus火起来时,不就是靠自媒体扩散的吗?他们有品牌部吗?

低成本做好营销也是一种能力,不要不承认。小米不也如此么。

有些人从乙方广告公司跳槽到互联网甲方后发现,哪里有那么多品牌预算,所有业务部门都在自己想办法搞增长。

纯正的品牌部太职能化,坑位很有限。

而从过去几年的营销案例来看,很多乙方也都是给小红书、美团、闲鱼、天猫、BOSS直聘等互联网做品牌广告服务。

如同实体消费品的黄金广告时代,目的是为了培育用户心智。

然而,当互联网泡沫来临后,用户增长陷入瓶颈,产品体验也因为过度商业化越来越差。

所以现在,哪怕你品牌包装得再精致,也无法感动精明的用户了,那么品牌部自然也就成了”奢侈品”。

再从交易视角来看,某多多的低价定位正是供给过剩的一种表现。

举一个最荒诞的现实例子:

我现在甚至可以通过支付宝的积分商城免费兑换卫生纸,不知不觉实现了“卫生纸自由”——那么,我还有什么理由,非要花钱去京东和淘宝买一包卫生纸呢?

换言之,互联网企业面临的是业务价值同质化的危机,而不是品牌危机。

这不是一个品牌部就能想清楚的事,只有业务部门自己才能摸索出来。

所以,当下的京东更需要的是如何稳住业务,而不是做品牌。

另一方面,我们不妨看看:真正存在品牌危机的都是什么企业?

比如最近的百度,一个高管女儿搞“开盒”引发众多媒体报道,好比程序猿掀翻了“老千麻将桌”——好家伙,互联网的暗面都可以摆到明面上来聊了?

表面看这是个人道德问题;往深里说,很难不牵扯到企业价值观问题;真要研究本质,难道不是全球互联网的隐私安全危机吗?

又比如,某些“暴力跑路与裁员”的企业,因为没有处理好雇员关系,导致负面新闻频出、股价大跌、商誉受损等等。

品牌要么不出问题,一出问题就是公关的问题,乃至出现越来越多的法务问题。

并不是品牌部不重要了,而是它要承担的责任,必须往危机公关的方向去延伸,而不是仅仅在讲故事、搞创意传播。

生意和声誉,品牌部至少要对其中一件事负责。

因此,品牌部的未来出路只能是企业/雇主品牌,甚至还可以考虑做创始人IP,让老板做代言人,你做幕后操盘手。此外,还要多跟人力资源部打好交道。

做好帮老板“擦屁股”的人,就是品牌部的价值所在。

品牌部的尴尬之二:实体老牌玩不出新花样,因为赚钱才是老板的目的。

老牌自然不必说,在广告行业的黄金时代,他们已经通过饱和投放占领了用户心智,也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这些老牌现在的核心痛点,其实并不在品牌,而是“商战”。或者说,他们更担忧的是别人会不会挤压他们的市场份额或影响股价。

品牌部的尴尬就在这里:市场和公关都要花钱,唯独给品牌不需要太多预算。

就算有预算,也要跟ROI和销售转化率挂钩了。

但决定销售转化率的因素很多,比如产品质量、定价、时尚潮流、消费者心理、内容与算法等等。

这还真不是你去学个新媒体就能包销量,市场上也没有哪家代运营公司敢签约包销量。真能包销量的话,TA就自己做品牌了,不需要服务你这个甲方了。

老牌的终极选择,就是聚焦“用户忠诚度”计划,本质上很像安利或微商模式,因为你有这个用户资源基础。

这种营销形式的成本也低,还符合“共同富裕”的主旋律。

但是,站在微商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客户靠自己维系,价值是自己提供的,那么TA为什么非要推荐你的品牌呢?

TA能不能为了客户需求倒推采购决策?能不能自己决定卖什么货?甚至自产自销?

私域时代渠道为王。管你是什么品牌,谁离用户更近谁说了算,谁带来的利润高我就认谁。

品牌部的谈判话语权在减弱,除非广告费给够。

这需要品牌部具有极强的谈判能力——无论面对老板还是渠道,否则就只能并入市场营销部。

品牌部的尴尬之三:资本退场后,新品牌的“饼”也画不下去了。

去年8月,轻量化户外品牌“蕉下”裁撤品牌部的新闻,也像给行业敲了一记警钟:再牛的融资能力,也敌不过产品平庸和市场挑战。

当潮水褪去,品牌光环不再,回归产品价值本身,人们才发现品牌部某种程度上也在扮演一个“画饼的部门”。

这个饼当初画得越大,后期就越容易被戳破。

品牌部好比资本家与企业家共谋的“一颗棋子”:只要企业上市就意味着“有股民接盘”,这颗棋子还能继续留在棋盘上;

没上市就代表投资失败,品牌部就成了“降本增效”的首要受害者。

想想这境遇有多尴尬:风光时养活了多少乙方供应商,落幕时才知道什么叫“人情冷暖”。

品牌部的尴尬之四:VI系统不如品牌IP化,消费者开始为符号付费。

品牌部还有一个职能,就是定义品牌的符号系统,包括标志logo、slogan口号、定位、业务价值提炼等品牌屋体系,以及品牌视觉识别体系(VI)。

他们要负责确保企业能正确应用这套品牌体系。

然而,在手机短视频井喷的时代,依靠传统的品牌VI、TVC、公关稿等形式来传递品牌主张,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如何构建“以符号为中心”的品牌内容战略,正在成为品牌部需要重点研究的母题。

典型如蜜雪冰城,将“雪王”符号深深植入了用户心智。

除了在产品包装、门店装修这些常规物料上加强这一IP印象,同时还为此改编了一首美国民谣《哦!苏珊娜》,作为品牌主题歌曲,实现“全民洗脑”。

此外,还特地做成超大玩偶,在短视频平台上“持续演绎”IP的日常生活。

尤其是今年3月初,把港交所上市敲钟这么严肃的事情做成营销事件的品牌,大概是头一家。

品牌部的5大尴尬与出路

没人愿意在短视频上看完一个复杂故事。

蜜雪冰城就是一个把品牌IP化,将同一个符号重复投放到极致的成功品牌。人们在无形中,也就记住了这个品牌。

所以,未来的品牌部一定要去研究符号学,甚至还有认知学、脑科学等跟人类“五感”相关的交叉学科。

因为大家都在卷AI的时候,AI反而不重要了。技术不再是商业门槛,反倒成了基础设施。

品牌部的尴尬之五:品牌逻辑在新媒体时代失效?消费决策千人千面。

很多品牌讲起故事来头头是道,但就是砸了钱也没有销量;有的产品哪怕没有品牌,但就是莫名其妙卖爆了。

原因是什么?背后的消费理由千变万化:

比如,可能是社交媒体上有个表情包火了,然后带动了印有表情包的文创产品。就像每年的春晚小品节目里,总会出现什么“某某女演员同款单品”;

比如,用户可能因为在某兴趣圈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所以更信任圈里的熟人或KOL推荐,也跟风购买,哪怕产品质量并不高;

再比如,尽管品牌在社区广告牌、写字楼梯媒、朋友圈信息流上都投放了广告,但用户在真正下单前,可能因为刷了几条知乎测评,或听了小红书上的吐槽直播,转而购买了你竞品家的产品;

又或者,恰逢AI黑科技大行其道,可以批量制造“饱和内容”,让你辛苦做的一条精品内容折叠在茫茫算法池中,用户可能根本就刷不到你……等等。

毕竟,现在用户的数字内容触点太多了,消费决策越来越随机化。无论是用户主动搜索还是冲动消费,大家都逃脱不了这张互联网。

所以“品牌中心主义”是在被逐渐解构的,在真实的营销实践中,品牌理论常常失效。

更不要说,品牌部为产品所构建的“溢价能力”,在“全网比价系统”面前,是如此苍白无力。

或许,品牌部唯一的自救方式,唯有跳出品牌视角,去深度研究企业经营、传播渠道、流行趋势和法律规则,才能实现成功转型与能力跃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个符号工作室,作者:金鑫YOYO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172485.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1527.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午3:30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午3:32

相关推荐

  • 人形机器人,少一点“腾空”,多一点“落地”

    从春节至今,一场关于人形机器人的全球大战,在各家公司的花样短视频中激烈地进行中,跳舞、空翻、跑步,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有人说,我的理想是机器人去干活,我去跳舞跑步,结果现在机器人过上了我的理想生活。 人形机器人的“跳舞”与“空翻”固然是先进技术不断突破的象征,但真正满足“人民需求”的关键在于解决实际痛点。所以,当正解局看到已经有人形机器人走到流水线时…

    财经 2025年4月2日
    800
  • 大众要投资建设覆盖全美的充电站网络,特斯拉也没闲着

    这是传统车企与新兴车企在充电设施上的对决。

    2017年4月17日
    4632
  • 执着于高净值人群的王石,“割”不动中年总裁们了

    前几日,“燕窝第一股”燕之屋交出了一份糟糕的财报。 财报披露,2024年,燕之屋实现营收20.5亿元,同比增长4.37%,年内利润为1.6亿元,同比下滑24.18%。对比此前的业绩来看,这一年燕之屋营收增速放缓、利润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下滑,净利润率更是跌破了10%。 面对如此惨淡的业绩,燕之屋似乎没有反思,随即又抛出一记“重锤”—做男人的燕窝,而为了这款男人…

    财经 2025年4月1日
    800
  • 卫龙的辣条基本盘松动

    斑马消费 陈晓京 2024年,卫龙美味交出一份出彩的业绩,但业务结构的变化,还是让外界高度关注。 以辣条产品为主的调味面制品收入占比下降,蔬菜制品业务晋级为第一大业务,“辣条大王”变身“魔芋大王”。 公司董事长刘卫平说,去年是收获成长的一年。不过,今年复杂的消费市场,于公司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披露年度业绩的同时,卫龙换下快消老兵孙亦农,由刘卫平之弟…

    财经 2025年3月31日
    1100
  • 中国潮玩,30年完成三级跳

    斑马消费 陈碧婷 茶饮咖啡、汽车、网红户外运动、潮玩,已经逐渐成为各大商圈一楼的“四大金刚”。其中,潮玩,虽最不起眼,吸金能力却丝毫不容小觑。 其实,仅仅在十几年前,国内市场还没有潮玩的概念。中国玩具产业刚刚开始有品牌意识,但受到乐高、美泰、孩之宝等头部国际品牌的挤压。更多的玩具企业,靠代工业务生存,处于行业的最底端。 最近十年,潮流文化滋养下的年轻人们,逐…

    财经 2025年3月26日
    1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