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要务实,不能因追求规模而进入风险不可控的状态。”3月28日,李宁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钱炜对媒体如是说。坐在他左侧的公司创始人李宁颔首表示赞同。
2024年,李宁集团毛利率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至49.4%;经营利润率从上一年的12.9%下滑至12.8%;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率从11.5%降至10.5%;经营现金净流入同比增长12.4%至52.68亿元。
3月28日,李宁股价在当日早间一度涨超6%,但截至收盘涨幅回落至0.35%,报17.16港元/股,总市值约444亿港元。去年,李宁全年股息将为每股普通股58.48分,全年派息比率为50%,2023年为45%。
当同行们踏入多品牌赛道,李宁仍守着自己单品牌为主的攻防策略。
在中国的零售市场,运动鞋服仍然是最为可观的增长赛道。
赛道拥挤,面对细分赛道出圈的国际黑马,以及打多品牌组合拳的本土对手们,奉行“单品牌”策略的李宁,要想一直保持领先的市场优势不是易事。
不过,线上经营环境有所改善,2024年李宁集团的电商流水实现了10%~20%的低段增长,集团电商收入增长10.3%至83.05亿元;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上升2个百分点至31%。
财报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李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点数量(不包括李宁YOUNG)共计6117个,2024年全年,李宁销售点数量净减少123个。
管理层在交流会上透露,李宁也在积极推动新店型布局。截至去年12月31日,第9代门店数量1026家,店效为36万元/月,高于去年集团线下渠道平均月店效30万元。
无独有偶,“老对手”安踏集团也计划在2025年对主品牌线下渠道瘦身。据其在今年3月业绩会给出的门店数量指引,2025年安踏主品牌门店或净减少上百家。
不想做低价品牌,李宁要靠专业圈粉
近年来,马拉松热潮让跑鞋产品成为个运动鞋服赛道竞争焦点。2024年,李宁的鞋类产品收入占据了集团收入的半壁江山,达到143.00亿元。
钱炜指出,“我们认为跑步是优势市场,需要扩大生意空间,是需要我们主动去获取生意的领域。”
这些年,李宁的管理层都有一个共识,除了跑步、篮球、健身、羽毛球等核心品类,在户外、高尔夫、网球、匹克球等新兴运动赛道,李宁牌的增长潜力还有待释放。
可以确定的是,在国潮红利褪去后,李宁的多品类生意不断向专业聚焦。李宁集团在2021年推出的高端子品牌“LI-NING 1990”从独立高级运动时尚,已经演化为以高尔夫赛道为主的市场进击目标。在“LI-NING 1990”天猫官方旗舰店,一款高尔夫系列的抽绳风衣售价为1616元;冬季羽绒产品价格在2000元以上。
对于消费分级的环境下李宁品牌产品的定价,钱炜在业绩会上直言,“我们是一个专业运动品牌,不能因为要维系短暂的生意,去把价格拉低,而牺牲一些专业属性或专业科技平台的追求。我们如果要想在短期内做大规模也能做到,但是那些低价位、不专业的(产品),可能会背离企业要坚持的东西,损害可持续发展。”
钱炜在业绩会现场表示,“顶级运动资源的投入,意味着李宁需要满足更多顶级专业运动员的赛事表现提升需求,从而带来整个产品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更多消费者加深对李宁专业程度的认知,从而推动整个生意。”
十年前,李宁本人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出圈”的照片。照片里,年轻的他身穿一件大红色毛衣,外搭一件李宁牌蓝色运动夹克,右手拿着一个大哥大。十年后,这张照片被印在了李宁牌的T恤上,在香港尖沙咀的李宁旗舰店,这款T恤紧挨着“香港限定”产品陈列。
作为集团的联席CEO,近年来李宁本人却鲜少在业绩交流会上与媒体直接对话,更多的是他身边的“老钱”对公司的经营侃侃而谈,但是在场的人都清楚,李宁求稳,与这位创始人的做事风格一脉相承。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1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