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咖啡To B的隐形冠军,今年要冲进咖啡门店前5名

文丨方文

出品丨大V商业

一家咖啡领域的隐形巨头正在发力。按照创始人朱保举的计划,今年年底小咖咖啡门店数量能够进入国内前5。

门店之外,小咖的另一重身份其实还是咖啡B端的隐形冠军。

相比于小店业务,To B业务要“藏”得更深。过去8年的时间里,小咖自助咖啡机在全国布下了6万个点位,已经是咖啡连锁行业的隐形冠军。

小咖咖啡成立于2017年,要比瑞幸还早一年。

早期小咖咖啡以办公室等场景下的自助咖啡机业务为主,去年以来从自助设备升级到智能设备,鲜奶机和茶饮机成为新的增长点。

关于为什么今年要大力投入到小店的业务中来,朱保举认为,

“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快。”

过去半年,小咖花了差不多1个亿的资金用来跑通模式,把十个城市的运营团队、样板、定位做了充分的准备,“今年要快速地把市场体量扩出去”,朱保举坚定地说道。

▌1、To B业务,越走越宽

“越走越宽”,朱保举谈到如今小咖的B端业务时,透着喜悦。

2024年,网红烘焙品牌红星前进面包找到了小咖咖啡,想要定制一款鲜奶机。这家明星烘焙企业在过去几年快速扩张,非常看重鲜奶的食品安全。

鲜奶机是小咖深度自研的一款硬件设备,有非常多国内领先的专利技术。这款产品最初只是小咖咖啡在发展历程中一个产品模块,没想到如今鲜奶机如此的供不应求,也让朱保举找到了B端业务的增长点。

天眼查信息显示,2017年前后小咖创立。

创业之初,为了解决办公室自助咖啡小场景下的复购率,朱保举决定用成本更高、口感更好的牛奶代替奶粉,团队专门打造了相应的机器。

朱保举一直认为,在B端业务上团队有着天然的软硬件研发基因。

去年,鲜奶机和茶饮机成为了小咖To B业务的两个增长点,比如说,味多美为了调高鲜奶销量,把门店模型做了调整,全面上新鲜奶机,不仅有味多美、红星前进、紫光园等烘焙店、餐饮店客户,还吸引了乳业供应商的合作。

蒙牛和君乐宝都在积极地沟通新的合作方式,把鲜奶机设备应用到更多的销售场景中

这对乳企来说是渠道创新。

“像冬天的话,没有人去买一杯凉的鲜奶,因为鲜奶都是凉的。我们那个机器它可以加热,刚好可以弥补它冬天这个鲜奶这一部分的销量渠道创新。”

我们从之前的自助设备又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B端业务重新找到增长点,这对于小咖来说既是意想不到,又是多年来对软硬件投入的回报。

创业之初,想要用好原料这么简单的诉求,朱保举就费了大劲。

小咖的自助咖啡机切入的是办公室这一类的小场景。朱保举说到,小场景的特点是人群固定,想要让办公室这200多人不断复购你的产品非常不容易,很简单的问题,如果你的产品不够好,这些白领怎么可能会复购呢?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传统自助机原料奶粉换成牛奶,以保证咖啡的口味和口感更好。

过去很多自助咖啡机为了食品安全和维护方便,用的是奶粉,这就是为什么传统自助咖啡机做出来的咖啡口味并不好。

朱保举先是研发了一个类似真空的BIB包装,用的时候会把物料抽出来,不用的时候里面是完全真空的一个状态。

这种包装好处有两个,第一就是这个包装有5升、10升和20升不同的包装。比如说最大的20升的包装,就可以做到100杯做一次更换,维护的频次很低。

第二点就是它常温下可以保存半年,跟机器打通之后保质期也可以达到7天,这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牛奶的食品安全问题。

但问题卡在了供应商。

当时小咖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家乳企愿意去帮小咖做定制——定制灌装需要乳企新上一条生产线,费用就需要大几十万到小一百万的投入。对于乳企来讲,在无法确定销量并且产品看不到可以批量复制的场景,并不愿意投入。

“因为既然说都磕不下来,那我就挑最好的去磕”

朱保举找到了发喜(八喜冰淇淋母公司)。“因为像星巴克所有的门店以及各大品牌都是发喜,制作咖啡的奶沫的绵密度要更好一些。”

后面就都很顺了,小咖咖啡的自助机后来进入到了大型国央企、银行、加油站等渠道,到了24年小咖的自助咖啡机差不多有6万台。

▌2、当用户愿意拿着你的产品拍照,就会明白一些事情做对了

实际上,小咖创业的时间要比瑞幸还早一年,当时正是国内新茶饮、即饮咖啡等赛道起步、火热之时。

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咖啡作为再创业的方向,朱保举说到最重要的是热爱。

“因为要把事情做的更长久,我觉得肯定是要给予热爱。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持续性,或者说遇到困难,你能够挺过去。”

小咖创立之初定下了两个原则,

  • 第一是要是好生意,说白了就是一定要盈利。经历过万众创业和千团大战后,朱保举这次创业不想再去经历那种纯烧钱阶段;
  • 第二是具备批量复制的能力,而不仅仅说就是一门小的生意。

这两个原则,在后来都成为了小咖B端业务能够长期跑下来,并且获得良好盈利的保障。

但是到小店业务上,事情发生了变化。

2022年开始小店业务后,朱保举走了一些弯路。

  • 第一个是店中店。当时延续B端业务的思路更加控制成本,注重盈利模型,导致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不够明确。
  • 第二个是跟进过瑞幸进行补贴,同样也是9块9。

这样的弯路让朱保举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过去一年时间小咖做了三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第一是花了1个亿的资金去跑通整个模式。去年后半年新开的全是直营,150多家,分布在全国5个大区10个核心城市,进的都是这些城市的头部商场、核心商圈,比如郑州,大卫城、正弘城、正弘汇三大头部商场同时进入。

朱保举说到,就是打品牌、打样板,这是去年做的一个最大的一个决定。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是沉淀出针对不同渠道的四大模型店。

经过去年一整年直营店的探索,我们发现不同渠道热销的产品不一样,比如写字楼店的白领用户比较多,他们对于咖啡的功能性需求更强,所以一般卖的最好的是美式和拿铁。所以我们针对写字楼、园区这些偏刚需场景的渠道,设计出美式博物馆门店和鲜奶拿铁门店。

再比如,学校场景我们发现卖的好是偏茶饮类的产品,所以我们会延续去年的茶咖店模型,设计出咖啡+茶饮的产品结构,上午咖啡、下午茶。

此外我们也会针对核心城市核心商圈的门店设计大师甄选店的模型,比如我们在4、5月初要开的望京soho店和上海陆家嘴新梅广场店,就是我们北京和上海的第一家大师店。

第三是团队的扩充,找到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后面会就感觉到很顺。

“如果说你的方向不对,那你可能做再多的努力,最终结果也是不好的。”

去年瑞幸前副总裁带领并组建了上百人的团队加入小咖咖啡,线下开店体系更加顺滑,整个体系更加有信心。

线上的营销体系也开始起了微妙的变化,用朱保举的话说,

当看到消费者愿意拿着你的产品拍照、发朋友圈,这个时候你自己心里就会明白做对了一些事情。

朱保举能明显地感觉到,小咖准备好了。

对于到底什么是准备好了,朱保举认为对于咖啡连锁来说,“一个方面不行的话,全盘都不行。”

从几百家冲到千,很多新品牌都会面临基本功的问题。咖啡品牌想要做好的话还是需要一整个体系的基本功扎实,就像木桶效应,不是说你有某一方面的能力比较强的地方就行,而是说各个方面不能有短板,都要很强才行。

“就要在今年快速把市场体量给扩出去”。

“现在这个体量我觉得还是太小”,但实际上,即便是当下小咖的门店数量,应该能排进国内咖啡连锁的前十。

“到了2000家店就算是比较好的品牌了”,聚焦在十个城市及周边,一个城市有200家左右,就属于随处可见了,品牌力就出来了。

其实,小咖的品牌力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发力了,于文文、古力娜扎、吴莫愁、希林娜依·高等明星先后做过小咖的产品推荐官,小咖也先后与王者荣耀、天坛等一线头部IP联名,与火锅艺术家等诸多电影联名,也赞助了像苏州阳澄湖半马等很多国内国际大型赛事。

▌3、年轻人变了,逛街也会喝咖啡

2023年以来,朱保举不断思考咖啡这种饮品的市场地位变化,盘算着市场份额的走向,咖啡市场的种种趋势看在眼里。

咖啡在国内饮品的生态位,在微妙地变化。“咖啡店越开越密,消费者非常容易获取到一杯咖啡”、“自助设备市场会一直存在,但是门店的需求也在加大。”

咖啡的消费人群过去被认为是上班族消费群体,功能主要是提神,但如今已经慢慢地年龄往下沉,比如说二十出头已经是咖啡的消费群体了。

朱保举提到,

比如说以前逛街的场景谁会想到二十出头的女性谁会去喝咖啡,但是现在的现象就非常普遍。

另外一个是市场下沉也超乎想象。

朱保举提到,青岛下面有一个县(县级市)叫即墨,三四年之前有一两家星巴克,但是没有别的咖啡品牌,但是近两年时间里瑞幸开了好多家,星巴克也在加速开店,所以对于咖啡来说,逐渐下沉了很多。而且我也去留意了他们的销量,很多人不光是点了奶咖类,也会去点纯美式、意式,或者说是单品豆。

所以你就会看到这两年其实还是有一些变化的,像瑞幸之前清一色全部都是进写字楼,但是你看他最近两年就基本上每个商场基本都有瑞幸。

咖啡是真有需求,已经打破了传统对咖啡提神功效的印象。

朱保举认为咖啡比奶茶更健康,也具有上瘾性。未来,咖啡行业过5000家店以上的品牌,预计会超过十个。咖啡行业目前还以每年接近30%的速度增长,未来的空间至少跟奶茶市场持平。

今年放开加盟,小咖在模式上给出了最大的诚意,只收建店服务费加保证金。“我们没有加盟费,选择了跟后端抽佣。”

“这么做就是想让加盟商知道,我们不是割韭菜公司。”

朱保举说到,“我们想扭转加盟方式,前面的话基本上不收什么费,但是该提供的服务比如说选址评估、督导、线上运营、设计图施工图等,所有的投入肯定远超我们收取的费用,远高于我的付出,那我要回本、要挣钱,肯定希望能够帮你把这个店做起来。”

第二点,我们现在整个团队已经到了800多人的这个规模了。其实很少一个只有500家店的品牌,能够配这么多人。我们属于高配,而且从北京总部到各个大区,从每个业务板块负责人到一线,所有的岗位几乎都是高配,我觉得我们团队的实力完全不输给咖啡赛道任何一家竞争对手。“我们十个分公司、包括总部配这么多的人,就是为了把这个事情给做起来。”

雷军当时做小米汽车说过一句“小米汽车是他最后一次创业,他会压上所有积累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当时对朱保举触动挺大的。

“因为我创业也10年了,把小咖当成最后一次创业”。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1872.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午3:06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午3:07

相关推荐

  • 一年后,“雷军效应”正在四处蔓延

    与去年的情景一模一样,今年315后,又有无数网友冲到雷军的评论区下刷屏,希望小米能够入局卫生巾行业。 有意思的是,去年雷军与小米一众高管还在拒绝跨界,今年企查查APP上就显示,小米已取得的“小米”商标中,包含消毒湿巾、救急包、卫生护垫、医用眼罩等商品服务。 与此同时,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把之前一条明确拒绝卫生巾的微博删除。当然,小米是否对卫生巾赛道起了兴趣还…

    财经 2025年4月1日
    1100
  • 胖东来,太舍得给员工分钱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作者:星海老局,原文标题:《胖东来,实在太舍得给员工分钱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网红超市“胖东来”,前几天又给我们整了大新闻。 还是一如既往地慷慨,还是一如既往地豪迈。 3月28日,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在“2025中国超市周”活动上透露了胖东来的最新工资水平:2024年,一个胖东来的基层员工平均月薪就已经达到了8315元;…

    2025年4月1日
    1100
  • 看了《速度与激情8》,才发觉这是自动驾驶汽车史上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速8》为全球的科技极客们献上的大礼——无人车是如何变成丧尸大军的。

    2017年4月17日
    32114
  • AI家电,摆脱噱头?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 丸都山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虎嗅拍摄 两年前,笔者在参加完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展会后,脑海中有个疑问久久不能散去: 烤箱里面加枚成本不超过20块钱的温控芯片,它怎么就跟AI扯上关系了? 彼时,ChatGPT爆火,中国家电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热点,并在送展产品上悉数植入“AI智能XX”的名头。 但在刚刚结…

    2025年3月25日
    1300
  • 拼多多千亿补贴,已箭在弦上?

    日前,传闻拼多多或将再投入千亿元,加码对商家的补贴。 一说到补贴,便不得不提及六年前的“百亿补贴”,在消费者一侧培育起了性价比心智,即便后续京东、苏宁、淘系等跟进,拼多多仍然靠着首创吃到了更多红利。而传闻中的“千亿补贴”将重点投入到供给侧,意在帮助中小商家完成高质量转型升级,构建商家、用户、平台共赢的生态。 多位商家此前曾告诉光子星球,年初与拼多多小二沟通时…

    财经 2025年3月30日
    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