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作为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中法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版图。
3月28日,上海化学工业区液空申能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氢能发展公司”),即上海氢能保障基地在沪正式投产。
氢能发展公司是法国工业气体巨头液化空气集团(Air Liquide)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该公司拥有中国首个300巴II型瓶充装中心。该项目投资1.8亿元人民币,标志着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主任阮力在会上表示,这一项目投产不仅是中法更高水平、更广泛合作的表现,也是上海化工集团与液空集团、申能集团共同推动氢能发展的里程碑。
液化空气中国首席执行官黎瑞华(Rui Coelho)表示:“氢能发展公司的投产展现了液化空气集团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专业能力,加强了与申能集团和上海化学工业区等本地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携手推进中国的能源转型。同时,通过充分利用园区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我们将能够向本地市场提供低碳氢,助力移动出行变得更加清洁。”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氢能年产能已达到3300万吨,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氢能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氢能使用国,占全球需求的三分之一。
推动上海与长三角氢能移动出行
投产仪式上,黎瑞华表示,氢能发展公司将为交通领域的客户提供高压氢,推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氢能移动出行的发展。其充装中心的初始日充装量达12吨,可支持12座加氢站的运营,每天能为一千多辆中重型卡车加氢。这一产能将提高上海本地氢气供应链的可靠性和效率,加速氢能交通的部署。同时,该充装中心也将为工业领域的客户提供氢气。
阮力还表示,这一项目是上海在锂电池汽车产业布局中的关键一步,将为全市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和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出行注入新动能。
申能集团副总裁史平洋在会上表示:“作为中法两国深化绿色技术合作的典范,本次落成的氢气充装中心项目将依托上海化工区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通过低碳提纯技术,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核心能源保障。”
目前,氢能发展公司已率先获得了中国市场首张300巴II型瓶氢气充装许可证,投运了300巴II型瓶管束车,大幅提高了运输效率。相比于传统200巴管束车,这一创新技术能使氢气有效载荷增加60%以上,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的可靠性。
《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上述规划提到,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规划原文:https://www.shanghai.gov.cn/cmsres/89/890a5d14a42a497993546b558f525cb0/331d8ca143e43fd6548afed86b594190.pdf)
中法挖掘创新产业合作潜力
近年来,中法在政治与经贸领域互动频繁。去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商务部数据显示,60年来,两国贸易额增长近800倍,2023年达到789亿美元,中国成为法国在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法国也是中国在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双向投资额累计已超过260亿美元,位列中国与欧盟国家合作前列,2000多家法国企业在华经营。
中法之间这一最新项目投产恰逢法国外长巴罗访华。据外交部网站信息,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同法国外长巴罗共见记者时介绍了双方达成的共识,包括密切沟通协调、扩大开放合作、深化民心相通、共迎全球挑战。
其中,在“扩大开放合作”方面,王毅提到,深化农业、核能、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合作,挖掘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智能网联、绿色氢能、生物制造等创新产业合作潜力。中国欢迎近期多家法国企业增加对华投资,鼓励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中国企业赴法投资兴业,期待法方为其提供公平、公正、可预期营商环境。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欧要坚持做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通过协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开辟合作新前景。
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Joёl Ruet)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能源是中法合作的传统领域,但还有许多可能促成交易的行业,比如汽车工业、新能源汽车、电池、核电和林业等;与此同时,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快速进步,中法在这一领域的新技术投资方面仍有很多潜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1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