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地38个单位围墙全拆!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汉寿县委大院内陆续出现散步的身影。自从彻底拆除围墙后,这里成为周边市民茶余饭后的休闲之地。旁边紧邻的县政府大院同样没有围墙,一些市民正在打羽毛球。实际上,在湖南省汉寿县,向市民敞开的不仅是县委、县政府大院。2022年,该县启动“拆围透绿”工程,除中小学校外38个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部拆除了围墙。
当最后一段围墙倒下,这座湘北小城完成了一次象征性的城市改造。38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围墙消失,不仅意味着物理结构的变化,也象征着权力与权利之间的无形高墙被打破。这一变化颠覆了传统政治文化中“衙门深似海”的权力意象。这场始于停车难的治理实验,正逐渐改变民生的温度。
汉寿县委大楼前,晨练老人与上班公务员共享同一片广场。这种空间重构将政府院落重新定义为公共基础设施。开放式大院使科层制建筑转变为城市家具。政府食堂、卫生间向公众开放,公共服务更加便捷,曾经森严的机关大院转型为24小时不打烊的市民会客厅。
面对开放可能引发的管理难题,汉寿县采取了有效措施:取消门岗但增设电子监控,免费停车却严管乱停乱放。通过资源供给实现柔性治理,印证了政治学家福柯的观点:“治理术的精髓在于引导流动。”
尽管有质疑声,如中西部某县因流浪人员滞留引发办公秩序混乱,东部某市开放机关食堂后出现市民与公务员争抢餐位的情况,这些案例提示需要精细设计空间开放的边界。汉寿县通过升级电子安防设施和实施门禁分级管理,平衡了开放与安全,全县机关单位未因拆墙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反而提升了整体安保水平。
国务院2016年提出“单位大院逐步打开”,实际突破发生在县域而非中心城市,这体现了基层首创对改革进程的特殊价值。当政府大院成为市民的“会客厅”,机关卫生间向游客开放,这种空间共享背后是权力伦理的重构。在汉寿县的傍晚,散步的市民与加班的公务员共享同一片灯光,这种画面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哲学。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