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推动产业发展。
3月,广东发布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4月1日,广东围绕该措施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副省长王胜介绍道,措施以支持、服务企业为导向,立足于强化资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供给,从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应用场景、培养引进人才、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12条“干货”。
措施提到,要培育优质企业,支持企业整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 、创新链资源,推动集聚发展,整体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构建以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骨干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曾进泽在会上表示,在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广东正在制定《广东省 “人工智能 +” 行动方案》,聚焦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重点领域,计划培育100个示范应用场景与500个示范案例,形成比较成熟且可大规模推广的应用标准,为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落地提供明确方向与规范。
曾进泽还表示,接下来将跟广东省有关部门一起分批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下周将发布首批(应用场景清单),详细阐释重点领域构建示范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与关键要点,来指导各地各部门高效打造贴合实际需求的应用场景。
近年来,广东通过省创新创业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项目,投资额超230亿元。
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树林在发言时表示,广东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广东省财政厅正推进省产业发展基金优化升级工作,将进一步加大对该领域支持,在基金集群中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建立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联合相关地市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措施还提到,将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加大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的政策支持力度。
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鹏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智能算力平台,光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昇腾生态研究院。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9年的4.47万台(套)增长到2024年的24.68万台(套),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初步建立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