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才刚刚过去3个月,但AI界已经发生了太多变化。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的最后一天,智谱推出了AI Agent。
据悉,AutoGLM沉思是首个集深度研究能力(Deep Research)和操作能力(Operator)于一体的 Agent,能一边进行复杂思考,一边执行操作。
在发布会上,智谱没有掩藏向DeepSeek发起挑战的意图。据智谱称,GLM-Z1-Air性能对标DeepSeek-R1,速度最高可提升8倍,价格为后者的1/30。
模型即场景
作为“六小虎”中第一家押注AI Agent的公司,智谱最新发布的AutoGLM沉思已经可以“赚钱”了。
在张鹏看来,2025年将是AI智能体爆发之年。
张鹏透露,目前智谱的“朋友圈”已从手机端扩展到PC平台,同时也在向更多终端设备延伸,包括智能眼镜、车载系统、平板电脑等各类智能硬件,也包括具身智能厂商。
在发展方向上,他认为,未来AI智能体的发展需要更关注模型本身,而非工作流的构建。
“未来,大部分应用会以模型为核心,包上一个很浅的或者很薄的产品化,应用性的壳就会变成一个产品,模型能力一旦提升产品能力就得到提升。”他直言。
而针对外界对开源影响商业化进度的担忧,张鹏指出,开源不会是完全的免费。“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应用基座开源后,后期技术人员的投入、维护的成本,本地化部署的投入,都需要专业团队的介入。”所以,提供工具和平台、案例和解决方案等,也有盈利的空间。
在B端,在API价格大幅普惠的情况下,智谱MaaS开放平台bigmodel.cn API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倍;在C端,2024年Q3上线付费功能以来,“智谱清言”预计年收入超过千万元。
智谱商业化的脚步也已经悄然迈向海外。
通往AGI的盘缠
张鹏向北方经济网表示,融资与智谱的AGI战略息息相关。
在他看来,公司在智能体等技术的探索上已经走到行业前列。但完成像AGI这样从0到1的创新,还需要很长时间。这期间需要不断砸钱做技术研发,投入会非常大。
张鹏认为智谱是一家技术和商业化“两条腿走路”的公司,对于AGI这类前沿探索,智谱需要花大钱试错,风险较高;等到了推广阶段,重点就变成怎么把技术用好、怎么跟市场结合了。
张鹏认为,目前智谱来到了一个必须要深入到产业和应用当中去吸取营养回馈技术研发的阶段。他告诉北方经济网,智谱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进产业化、商业化落地,目前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资源的倾斜。
第一个季度刚刚过去,智谱的2025年进化还在继续。
张鹏坦言,2025年,市场的一些变化影响了整个AI界的原有模式和商业路径,智谱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这些变化也会带来十倍以上的增长机遇。”他表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