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珠三角多个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发布顺风车新政,官方要求顺风车不以营利为目的,且营运车辆不能接顺风车订单,并限制私家车接顺风车订单次数。
这对此前每天通过顺风车平台“养家糊口”的强哥来说,感到一丝忧虑。这名从业多年的顺风车司机告诉第一财经说,自己曾见证过“人找车”的行业辉煌,单价和收入“齐飞”,但如今,他不得不为每天如何寻找更多乘客订单发愁。
查漏补缺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张全介绍,这次珠三角多地对顺风车业务的要求实际上是一种“重申”,因为几年前官方就已发布了顺风车的相关政策。
第一财经记者从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早在2016年,该局就联合公安部门出台了《关于查处道路客运非法营运行为涉及私人小客车合乘认定问题的意见》(2021年到期后再次修订,下称《合乘认定意见》),进一步规范市场营运秩序,合理厘清起点或起终点均在广州行政区域车辆的非法营运行为与私人小客车合乘的界限。
根据《合乘认定意见》等有关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提供者的小客车、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
无论是之前还是新出的政策,都是针对顺风车业务运营管理的一种查漏补缺。
一位合乘平台司机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由于顺风车被定义为非经营性质的民事互助行为,车主无须网约车“双证”(即车证、人证),就可以直接在各个顺风车平台注册,继而进行接单,进入门槛大大降低。
近年来,网约车市场也趋于饱和状态,在利益驱使之下,许多网约车司机也频频接顺风车订单。一位网约车平台司机表示,不少司机在成本有限的条件下,会选择以“多平台接单,一次出行”的方式盈利,“假顺风,真运营”已成行业潜规则。
“正规的网约车司机日收入流水都没有顺风车司机高,因此很多网约车司机又兼职做顺风车。”强哥表示。
此次广东多地出台的顺风车新政,在明确顺风车的概念之外,还对接单次数作出了限制。如江门市交通部门明确,“分摊合乘费用的,合乘出行提供者每天未超过两次合乘出行”的才属于向社会提供的合乘服务,也就是超过两次就属不合规;惠州明确,合乘出行提供者每天提供合乘出行服务累计不超过四次,其中有跨市出行服务的,每天提供合乘出行服务累计不超过两次。
在张全看来,这次重申接单次数,主要是为后续查处非法运营执法提供依据,其实现实监管过程中,由于执法人员有限等因素,很难对移动的顺风车进行持续监管。
另外,张全表示,现在部分司机不止一个顺风车账号,他们在各个平台都有账号,1个平台做2单,几个平台累计在一起,每个平台跑2单,基本也可以满足一天的跑单量。
多位顺风车从业者均表示,“新政”并不是要打压或抑制顺风车业务,而是进一步明确规则边界,加强规范管理。
一些地方加强了对不规范运营的管理。如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已分别于2025年1月16日、3月7日组织在穗运营顺风车平台召开约谈会议,督促平台按要求落实相关工作,开展非法营运专项整治,“督促平台认真梳理在册的驾驶员和车辆中利用政策躲避监管、开展非法营运的情况。”
何去何从?
近年来,网约车平台的顺风车司机数量持续激增。
如嘀嗒出行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该公司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了顺风车服务,累计拥有1890万名认证的私家车主,同比2023年增长21.4%。
张全认为,现在顺风车业务中,能否开发出一些更好的产品,能够把有需求的乘客,与真正意义上的顺路司机更好地撮合在一起,这个过程中可以有一些空间去做这样的事情,比如,住在郊区的上班族,与城市核心商业区写字楼之间的定点、定时匹配,平台定价方面又能合理,司乘人员在同一个车厢之内又能彼此尊重,其实这样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大量存在。
不过,在张全看来,顺风车平台如果想开发这样的产品,也会有一点困难,毕竟顺风车业务本质上就是陌生人之间的互助,有平台的信息背书和撮合才能形成订单,如果在熟悉的司乘人员之间展开顺风车业务,平台也会担心后续他们彼此添加联系方式,日后坐车就会自行联系,渐渐地将平台抛弃。
嘀嗒出行创始人、CEO宋中杰最近在业绩沟通会上透露,推出更低价的顺风车产品,是嘀嗒出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从业务发展的实质来看,中国的顺风车本质上一定要满足真顺路和低价两个特性。
未来,顺风车行业应该怎么样发展?张全表示,在确保安全和事故救济的基础上,政府应让行业更多的自主创新并鼓励顺风车作为城际道路运输的一种重要补充。
张全的研究团队经过深入调研发现,部分地方主管部门已认识到顺风车的重要价值,积极推动政企联动合作探索。
“有的城市交通部门面对客运市场的变化,组织合规运力入驻顺风车平台,推广重点线路的出行服务。还有城市通过顺风车平台,为传统出行服务引流。”张全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2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