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没有人比我更懂关税

特朗普,没有人比我更懂关税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周月明

编辑|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4月3日凌晨五点,深圳坂田的手机配件老板张生被叮咚乱响的微信吵醒,一条特朗普征收对等关税的新闻在他的各个出海群刷屏。已经被关税折腾麻木的他再次慌乱起来,无力感涌上心头。

特朗普抱着一张关税图表给全世界抛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美东时间4月2日下午4点,其宣布为了重塑美国的全球贸易格局,要对所有国家实施至少10%的基准关税,并对部分国家施加更高的关税,受影响的国家包括中国(34%)、欧盟(20%)、越南(46%)、日本(24%)、韩国(25%)、印度(26%)和泰国(36%)等。

其中基准10%关税将于美国时间4月5日零点生效,而更高的国家特定关税将于4月9日零点执行,这一天被美国媒体称为“解放日”,但对于很多国家来说,一觉起来天塌了。

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并不是关税比例相同,毕竟中国、越南、欧盟等国对美国的关税远没有牌子上那么高。据称,计算方式是将美国与该国的贸易赤字除以该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总价值,再将此比例减半,得到最终关税率,看上去非常简单粗暴。

自特郎普上任以来,美国已对中国连续加征两次10%的关税,若加上此次的34%,关税已高达54%。若自2018年特朗普上一个任期算起,部分产品在当时被加征25%关税,这意味着,特朗普的两次当选,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关税已涨至54%-79%。

来自关税的施压还远不止此。

据特朗普政府刚发布的一份新闻稿中称,此前暂时恢复的800美元关税豁免政策可能自5月2日起再次取消。这类包裹将被征收相当于其价值 30% 的关税,或每件包裹 25 美元的固定费用,6 月份该费用将增加到 50 美元。

“如果说以前美国加关税更像钝刀子割肉,而这次颇有你死我活的味道了。”中美贸易资深从业者向虎嗅叹道。

无奈的中国老板

“因为美国的对等关税,我们又丢了三个柜。”深圳贸易公司老板李清4月3日一早向虎嗅抱怨道。

特朗普刚宣布不久,他就收到了其美国大客户的邮件:“我们计算运输成本和关税成本后,发现无法以这样的价格在美国市场竞争了,请暂停我们的订单。”

“合同都做好了。”李清愁眉苦脸,他的主要市场就是美国,此次关税炸弹后还能不能养活几十人的公司,都成变数。

与李清同样遭遇的出海老板大有人在。广州服装出口公司老板郑永林告诉虎嗅,自特郎普加征10%关税后,大量美国客户的货就封在厂房里,单笔订单量也从原来的几万件减至一半,此番再度加税,他的公司可能就撑不住了。

不仅是出口贸易企业,物流链条也炸锅了。

我们一大早核算下来,关税几乎翻了一倍多。”从事中美物流多年的邹韬告诉虎嗅。

据其描述,此前特朗普连续两次加征10%关税时,物流圈内普遍还算冷静,甚至为了争夺客户内卷降价,将一部分关税成本转移到物流公司身上。

但这次实在熬不住了。“我们正在紧急涨价,这下关税大刀砍到大动脉了。”邹韬说。

与美国客户协商分担关税,大概已经是所有做美国市场的老板4月3日一早要做的头等大事。

但据多位出海业内人士告诉虎嗅,此前美国加征10%关税时,他们提出各分担5%,已有不少客户拒绝,而且还有不少美国客户强行让中国企业降价,试图将关税负担转移到中企身上。早在3月份,沃尔玛也曾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10%,被中国商务部约谈。

关税成本或许终究是由美国消费者承担的,但这个过程中,中国出海企业肯定也遭遇阵痛。产品滞销、库存积压、订单减少,短期内将成为笼罩在头顶的乌云。

慌乱的越南工厂

4月3日早上,越南胡志明一家早餐店寥寥数人,这里靠近几个大型产业园区,平常非常热闹。

“但今天老板们都在愁关税,估计无心吃早饭了。”在越南常驻的王新明在早餐店一边调侃,一边苦笑。

特朗普这次的对等关税政策还有一颗重磅炸弹,就是对越南加征46%关税。对于不少出海中企来说,这是更致命的打击:以往规避关税的路径走不通了。

自2018年特朗普加征关税之后,去越南建厂就成了中国企业出海的新路径。2024年特朗普再次竞选总统之后,这一趋势更为火热。

据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越南外商直接投资(FDI)达到了61.7亿美元,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3.4%,势头凶猛。而这其中,最活跃的要属中国涌来的公司。

而越南第一站创始人王理也曾告诉虎嗅,其了解到已有超过300家中资上市企业在越南设立了生产基地,而中国制造业类型的上市企业总共3000多家。

前往越南建厂,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实际上并不低。

据虎嗅获悉,越南工人的工资成本要在中国的70%左右,且2023年北部工业地产均价已从2018年的60-80美元/平米涨至120美元/平米。

中国企业来到越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规避美国关税。但现在,也被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打破了。

“在越建厂的中国企业现在一片慌乱,不少生产线已被紧急叫停。”王新明说。

海外建厂规避关税的路径还行得通吗?

目前,墨西哥还没有被加征关税(此前特朗普提出对墨西哥、加拿大加征25%关税,但未实施),墨西哥也是中企出海建厂的重要阵地。

不过,关税政策专家曾告诉虎嗅,美国对转口贸易、海外建厂规避关税的态度总体是趋紧的,除非去美国建厂。

但对于许多中企来说,去美国建厂是完全不现实的。

“在美国建厂成本至少增加 30%甚至 50%。”关税政策专家告诉虎嗅。

据其描述,在美国建厂,对当地员工的雇佣比例有严格限制,且美国人的劳工素质存在较大问题。且美国薪资普遍较高,据称墨西哥的制造业工资成本大约是 4.4 美元,而美国是 25.8 美元,人工成本大约为6倍,美国的工程师薪资也是墨西哥的2倍以上,约为7000美元左右。

“像特斯拉这类工厂,多使用机械臂,不需要太多人力,在美国本土建厂还比较可行,但若人力成本占比高,在美国完全不具备竞争力。”他说道。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尽管中国企业将面临诸多困难,但回旋镖最终也会扎在美国消费者身上。

据多家机构测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后,核心通胀率可能被推高1.9-2.5个百分点,CPI同比涨幅或达4-5%。

此前美国对中国加征10%关税时,就有不少美国人在小红书晒出账单抱怨物价上涨。

纽约程序员Mike称,租房押金因建材成本上升被房东要求多付500美元,宜家家具采购成本增加820美元,德州机械师James也抱怨道,皮卡维修费用因中国产零部件缺货上涨650美元,被迫改用价格高30%的墨西哥替代品。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影响也体现在美国本土大公司上。

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美国本土企业股价遭遇 “史诗级地震”。

苹果盘后暴跌7.1%,创2020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蒸发约1800亿美元,核心导火索是其中国供应链关税成本暴增35%,iPhone生产成本或上升12%-15%;亚马逊盘后下跌6.1%,据称其FBA仓中约40%商品来自中国供应商,关税直接导致履约成本上升18%。

沃尔玛此前就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10%,对等关税实施后压力将更大。沃尔玛向来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商。早在2021年,就有媒体报道沃尔玛从中国采购商品的价值约1000亿美元,占其全球采购量的25%。而据2024年Marketplace Pulse数据显示,中国卖家仍占其头部卖家的40%以上。

纵使美国消费者、美国本土企业都将受到较大影响,在不少人看来,特朗普政府令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目的仍难以达成。

驻扎美国多年的李琪曾给虎嗅举了一个例子,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进展非常缓慢,据称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熟练劳工,导致项目无法推进。

据最新可查数据,2025年初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约为1276万人,较2024年同期的1300万甚至有所下降,也仅较2011年的1115万高了161万人,连续多届政府鼓励制造业回流,效果并不显着。

长远来看,中国出海企业或许仍能保持乐观。中国仍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供应链,且在关税政策倒逼之下,或许能加速中国品牌从“供应链出海”向“品牌全球化”跃迁,在种种磨练之下,继续升级。

#我是虎嗅商业消费组编辑周月明,关注出海、消费、IPO等多个领域,行业人士交流请加微信:muzhouzhizhi,请注明身份,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 zhouyueming@huxiu.com。

虎嗅长期关注出海,为应对急剧变化的出海环境,特推出“出海潜望镜俱乐部”,为大家提供一手出海资讯、链接头部出海平台,扫码下方图片二维码了解详情。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196499.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2730.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上午11:55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上午11:56

相关推荐

  • 中国潮玩,30年完成三级跳

    斑马消费 陈碧婷 茶饮咖啡、汽车、网红户外运动、潮玩,已经逐渐成为各大商圈一楼的“四大金刚”。其中,潮玩,虽最不起眼,吸金能力却丝毫不容小觑。 其实,仅仅在十几年前,国内市场还没有潮玩的概念。中国玩具产业刚刚开始有品牌意识,但受到乐高、美泰、孩之宝等头部国际品牌的挤压。更多的玩具企业,靠代工业务生存,处于行业的最底端。 最近十年,潮流文化滋养下的年轻人们,逐…

    财经 2025年3月26日
    1300
  • 公开分享经营哲学,钟睒睒说了些什么?

    导语:钟睒睒的哲学思考,是解开农夫山泉这家企业成功密码的最核心钥匙。刘学辉/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笔者长期进行商业研究,接触过大量知名企业家。但较为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转,这些企业家便逐渐开始出现较大的分化。有的企业家能够带领企业持续穿越周期,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而有的企业家则只是昙花一现,一旦经济、产业或技术周期出现较大变化,他们掌管的企业便会很…

    财经 2025年4月4日
    500
  • 国内母港邮轮市场又站起来了?

    国内邮轮市场继2月天崩开局之后,3月、4月销售量逐渐露出回暖迹象。 闻旅获得的最新进展是,从3月下旬开始,邮轮市场的售卖进度提速,特别是4月,全中国的航次售卖都所剩不多了。 究其背后原因:一方面是,上海荣耀号结束了第一航期的运行。少了一艘大船,市场供应量直接拉下来了,竞争格局发生转变;另一方面是代理商定价策略作出调整,为确保销量以先出舱为主,哪怕前期赔点也出…

    财经 2025年4月4日
    800
  • 三评小米汽车风波:别在严肃场景抖机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鹿鸣财经,作者:影入平羌,题图来自:AI生成 3月29日深夜,三名花季少女驾驶汽车赴安徽赶考事业编,发生严重碰撞事故,车上三人全部殒命。 悲剧发生以来,当事人所驾驶汽车的品牌——小米,成为了舆论漩涡的主角。这也是小米在踏足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信任危机。 在此之前,这家公司在产品市场、舆论场、在资本市场都处于如沐春风的状态。 …

    2025年4月3日
    1200
  • 中东中亚,正成为科技企业出海的下一站

    作者 | 廉美真 编辑 | 刘景丰 进入2025年,全球的科技发展都在提速之时,在中国和美国之外的科技第三极正在浮现。这个地方,就是中东中亚。 这片位于亚非欧十字路口的神秘地带,寄托了中国出海人太多的雄心与热望:这里有着远超东南亚的人均GDP与消费能力;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进程之中,百业待举、百废待兴,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多国“向东看”的外交战略与中国的“一带一…

    财经 2025年3月28日
    1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