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一场重大的车祸,令车企重新审视激光雷达的重要性。
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从上半场的电动化,向下半场的智能化转型。各类传感技术纷纷落地,激光雷达被认为能够提供更多的安全冗余,但它的成本远超视觉方案,这影响了普及的速度。
中国汽车产业是超大型的使用场景,而机器人有望接力汽车,成为培育激光雷达技术的重要土壤。得天独厚的市场规模,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逼着激光雷达企业奔跑向前。在激光雷达领域,排名最靠前的已经不是法雷奥、博世等跨国企业,而是中国本土的速腾聚创等公司。
从汽车到机器人
智能辅助驾驶普及进入加速期,机器人产业爆发的背景下,中国两家重要的激光雷达企业的出货量大增。
速腾聚创业务收入规模攀升,2024年全年达到16.5亿元,同比增长47.2%,连续三年高速增长;激光雷达总销量约54.4万台,同比大增109%。
据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电话会议上透露,该公司“内部目标是激光雷达板块今年下半年某个季度实现单季度盈亏平衡,在2026年实现全年盈利。”
禾赛科技则在2024年实现营收20.8亿元,同比增长超10%。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50.2万台,同比增长126%。
汽车产业从上半场的电动化,向下半场的智能化转型。激光雷达被认为能在视觉解决方案之外提供必要的安全冗余。相较视觉方案,激光雷达对于障碍物的距离探测更加精准,在自然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能更好发挥作用。
在ADAS领域,L2+辅助驾驶已经在快速普及,全系标配智驾已不少见。激光雷达能给智驾留出更多安全冗余,已经成为车企和消费者共识。这带动更多车型开始装配激光雷达,甚至已下探至15万元以下车型。
“激光雷达的市场空间在不断扩张,搭载率还将持续上升,我们看到越来越多车型选择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随着L3前装量产及Robotaxi加速全面商用的进程,对更高性能激光雷达的需求也不断出现。”邱纯潮表示。
广汽传祺向往S7在3月底上市,这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价格17万起。它搭载了速腾聚创的超薄中长距激光雷达MX,这款激光雷达的起售价格不到200美元。
速腾聚创过往一年只能开发一两款激光雷达产品。现在基于收敛的架构和平台,以及企业对芯片的更深理解,一个新品的开发周期缩短到了三个月。
中国汽车产业,是激光雷达最好的土壤。
中国汽车市场规模远非其他任何国家可比,相应的汽车制造生态庞大。中国每年新车销量接近3000万台,而第二大国美国只有中国一半左右。更重要的是,中国所销售的3000万辆汽车中,已经有四成是新能源汽车,这为相关零部件技术,以及车辆智能化的发展开辟了可能。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和庞大规模,才令激光雷达这一新兴技术得以成熟,且成本低到适宜大规模推广。
机器人,或者说具身智能,在汽车之后,正成为激光雷达重要的落地场景。
不少车企投身具身机器人,比如小鹏汽车、特斯拉等。这些车企开拓机器人业务,很自然地为其供应链上的激光雷达企业提供了增量机会。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激光雷达企业,已开始与宇树、上海人形以及海外知名具身机器人公司等推进合作。
激光雷达传感器及融合感知解决方案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车载市场格局稳定、持续增长;机器人市场迎来需求爆发。”邱纯潮表示。
中国企业为主
激光雷达并非首先被中国车企采用,而是率先在美国车企落地,但价格制约了它的普及。
在这一技术发展的早期,单一激光雷达的价格就达到几万美元,它能够用于某款智驾的测试车辆,但无法实现批量化落地。谷歌早期测试其无人驾驶技术,采用的是Velodyne提供的激光雷达。
法雷奥、博世、速腾聚创、禾赛、Luminar等一大批企业都涌进这个赛道。随着产业规模逐步放大,激光雷达价格有所下调,但对于大规模推广还是过高。这也是特斯拉舍弃激光雷达,而转向视觉方案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企业,或者说中国产业生态,在激光雷达领域再次证明是真正的成本杀手。长三角、珠三角两地都具备相对完备的电子产业。
速腾聚创的总部基地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具备深汕陆海联通的区位优势和以车聚产的配套能力,未来在深汕规划落地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两个产业集群。禾赛科技总部位于上海,其研发与制造一体化的激光雷达智造中心也在上海,投资金额近 10 亿元人民币。
一家上市激光雷达企业的创始人对第一财经表示,他开车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实现跨城,从自家工厂到达供应商工厂。这种便捷的供应链体系,对于需要不断试错迭代、产业上下游一次次碰撞才能提高性能和良率的企业,是最宝贵的财富。
除了本地供应链条完备,激光雷达企业的客户可能也在本地。比如速腾聚创的客户之一就是不远处的广汽集团,禾赛科技所在的上海也是在中国汽车制造的中心之一。这种强大的上下游供应体系,在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实现,而中国有不止一张这样的制造网络。
机器人正成为激光雷达用武之地。激光雷达成本的下降,使其能够从车载领域,进入泛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工业、仓储、无人配送、消费智能等场景中,渗透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装备。这些机器人可以是穿梭在仓库的AGV,也可以用于配送的无人车,未来更可能是人形机器人。
“涉及机器人这样的偏硬件产品,在中国这个土壤,你能找到机器人整个供应链。在中国能找到特别多的企业,尤其是在深圳,我们上午画个图,下午就送到工厂去开始搞了。这是中国得天独厚的地方。”上述创始人表示。
在中国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已经基本没有外资企业的份额。盖世汽车研究院2024年激光雷达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显示,在车载领域,2024年速腾聚创以33.5%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华为技术以27.4%的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二,居于行业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禾赛科技和图达通。
中国的市场规模,以及激烈,甚至是惨烈的市场竞争,逼着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奔跑向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