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4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延长,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在老年群体中高发,如何尽可能地减少患者晚期治疗遭受的痛苦,让患者有尊严地死去,是医疗界需要思考的问题。
《柳叶刀》的数据显示,全球预期寿命已从2000年的66.8岁稳步上升至2019年的73.4岁。然而,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健康状况不佳的时间在逐渐增加,健康寿命损失年从2000年的8.6年增加至2019年的10年。
尽管技术和医学的进步助长了“科学可以战胜死亡”的想法,但加强了对医学干预措施的过度依赖,且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进一步疏远了社区和亲人。
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过去对于生命终末期的治疗过于强调通过积极治疗延长生命。然而,这导致数百万人在生命末期遭受不必要的痛苦。此外,终末期的生命支持和治疗费用通常非常高昂。
“临终时光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往往被忽视。人们对死亡和临终的焦虑似乎有所增加。当前的临终治疗往往强调治疗过度,忽视患者尊严,增加患者痛苦,并导致资源利用不当。我们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如何照护临终者,调整我们对死亡的期望,并重新平衡我们与死亡的关系。”《柳叶刀》在一份死亡价值报告中指出。
这份报告指出,死亡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医学生理事件,更是一种社会、心理和精神事件,它必须被视为一种联结关系和精神过程。
一些临床医学专家表示,在重症监护室中的临终患者很少有机会跟家人交流,有太多患者在痛苦和孤独中死去。这意味着社会在提供医疗和照护服务的同时,也应提高社区参与度,并增强对丧亲亲属的支持。
英国圣克里斯托弗临终照护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和伦敦大学学院的姑息医学顾问和荣誉高级临床讲师利比·索尔那奥(Libby Sallnow)表示:“很多人最终在接受医疗措施后死亡,患者往往孤身一人,只能通过数字化方式而非面对面的方式与家人交流。”
对此,专家呼吁构建一个为临终者、照护者和丧亲家属提供支持的网络,并纳入更广泛的社区成员和专业人员。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针对潜在限制生命的疾病进行干预的不确定性以及潜在益处、风险和危害,以便患者及家属作出更明智的抉择。
一位地方养老机构管理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她管理的养老院中,不乏一些年龄较大的失智症老人,在陪伴他们走完生命最后阶段的过程中,应更重视他们在社区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每一个老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分享,让他们感受时刻被关注着,这对于提升老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价值很有必要。”她说道。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