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正联合各地政府和企业,致力于把风景名胜区打造成文旅产业支柱,让风景名胜区由“一时热度”转变为“长久魅力”。
在日前主办的“美丽中国万里行暨盘山开山节活动”上,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美丽中国万里行活动组委会主任张永利表示,风景名胜区是特定的国土空间。作为行业组织,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主张在这方沃土上,有什么资源就利用什么资源,有什么效益就发挥什么效益,“远不只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应该包括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等”。
张永利说,在全民旅游、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各地应以风景名胜区为中心,加紧布局区域协同发展,因地制宜探索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产业,释放风景名胜区在大尺度、多维度文旅规划中的资源魅力和转化能力,让风景名胜区成为建设文旅产业支柱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依法设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区域促进等综合功能及生态、科学、文化、美学等综合价值。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2024年4月发布的《中国风景名胜区高质量发展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地理分布特征明显,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现有的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多分布在江河湖泊、名山大川以及人文史迹集中的区域。
该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风景名胜区总数已达1051处,面积23.0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23%。中国57项世界遗产,其中35项在风景名胜区。
报告介绍,风景名胜区是人们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产业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2023年风景名胜区热点舆情事件主要涉及景区管理不善、服务质量差、景区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景区门票价格过高等,表明风景名胜区在管理、运营、服务、安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强化智慧景区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等,为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美丽中国万里行暨盘山开山节活动现场。资料来源:美丽中国万里行主办方
第一财经记者从“美丽中国万里行暨盘山开山节活动”上了解到,近年来,多地政府、文化旅游企业以“自然+文化+科技”为支点,激活了风景名胜区的多重吸引力。
以天津蓟州盘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该景区推出“云海日出专线”,凌晨的观景台挤满守候的摄影爱好者。桃花涧、挂月峰等经典景点增设AR互动解说牌,游客扫码即可“穿越”至清代,听虚拟乾隆吟诗品景,非遗市集内,盘山泥塑传承人王师傅的摊位前排起长队。该景区还联合小红书发起盘山春日盲盒挑战赛,游客凭打卡九宫格可兑换定制文创雪糕,单日话题曝光量超8000万次。
近年来,蓟州区联合北京市平谷区、河北省遵化市、三河市、兴隆县和天津市宝坻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共同打造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在六个区合作的基础上,又携手通州区、香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联合成立“京东文旅圈”,共同打造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区,推出11条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发行(京津冀)文化旅游惠民券,共同举办了一批面向首都市场的文旅推介活动。
“文旅产业已成为蓟州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框架下,蓟州的区位优势也正转化为发展胜势。”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冰说。
“4月3日—6日盘山开山节活动期间,我们推出了‘文旅+’特色体验相融合的假期模式。”负责盘山景区运营的天津渔阳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荣组成介绍,景区设置了集非遗手作、盘山文创、蓟州农品、老字号美食于一体的“国潮集市”,游客在“小长假”期间能够便捷地一站式体验并购买到纯正的蓟州特色产品。
“蓟州经验表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双赢。通过文旅协同创新,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跨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和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24~202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建议,“十五五”期间,各旅游目的地应把握流量风口,创新文旅发展。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旅游绿皮书》主编宋瑞表示,近年来,我国旅游消费从观光向度假、体验全面升级,游客旅游方式逐渐向休闲、度假、参赛、康养等多目的综合性活动转变,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式游览风景,而是更希望能在目的地沉浸式体验,更全方位、多场景地感受假期带来的放松愉悦。各地应着力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多元融合提升目的地吸引力,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布局,实现旅游人次可持续增长。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