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关税壁垒高筑的情况,例如上世纪30年代签署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如今,特朗普关税政策在保护本国产业、迎合特定选民等方面与该法案相似。然而,这轮背景不同导致特朗普关税政策更为激进且专断,考虑当前经济环境与各国博弈情况,美国与较多国家关于对等关税的谈判有望在今年二三季度完成,但是中美贸易谈判的难度更高,预计谈判时长会更久。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出台于全球产能过剩、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之下,其目的是保护美国本土产业、缓解就业压力,进而推动经济复苏。
20 世纪 20 年代,全球产能过剩,欧洲市场对美国商品的需求剧减。1929 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国内生产陷入困境,保护主义情绪进一步高涨。尽管该法案充满争议,但多方政治力量推动下,最终于 1930 年 6 月签署立法。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落地后,各国反制引发了全球贸易冲突,对美国和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的破坏性影响。
加拿大率先对占美国出口 30% 的商品加征关税,欧洲国家同样反应强烈,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相继提高对美商品关税。受此影响,美国对外贸易遭受重创,四年间(1929-1934)美国进口额与出口额分别锐减66%和61%。这也导致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失业率从1930年的8% 飙升至1933年的25%。同时,国际贸易体系也遭受巨大冲击,1929至1934年间国际贸易额暴跌66%,这使得各国经济复苏更加困难,延长了大萧条的持续时间。
▍这次保护主义抬头的历史仿佛又重演,但在不同的背景下,此轮美国挑起的贸易冲突会走向何方?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以及特朗普关税政策意图相似,旨在保护和推动美国国内产业发展。两轮关税加征背后的政治动机也存在相似,均为吸引受到外国竞争冲击的国内选民。但不同的是,特朗普此轮关税多了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这实际上也是特朗普政策反复的原因之一,因为如果加征了关税(尤其是诸如全球普征10%的政策),财政收入会明显提升,而如果通过激进关税逼迫其他国家谈判、给予美国利好(如降低对美关税、购买美国能源、农产品等商品、对美投资等),即使最后关税由于谈判成功没有落地,但美国产业发展的阻碍会明显减少并且投资也会部分回流美国。因而,不论关税落地或因谈判成功没有落地,美国两个目标(业务、投资回流与财政收入增加)总会在施压下实现不同程度的满足。
▍另外,不同的是当前美国总统关税方面权力过高, 并且特朗普这轮加征关税时点全球一体化程度远高于20世纪30年代,这导致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专断,并且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影响深远。
由于当前全球贸易紧密联结,各国贸易相互依赖度远高于上世纪30年代,并且当前美国总统对外征收关税的权力也远高于《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签署时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即可调整关税而不再需要通过国会立法。因而,相似的孤立主义浪潮在这一轮掀起了更大的风浪,特朗普关税激进程度也高于上世纪30年代,导致全球经济预期悲观、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混乱。
▍上世纪30年代关税政策方向的彻底逆转是在总统换届、政党更替后出现,这轮是否也需要等待四年之久?
考虑到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两个目标,并且大部分国家妥协的程度远高于20世纪30年代(由于当前美国经济、消费体量、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美国与较多国家对于对等关税的谈判或有望在今年二三季度完成,但中美贸易的谈判的难度会更高,谈判时长相比其他国家预计或需更久。
▍风险因素:
特朗普政策变动超预期;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风险超预期;美国经济、通胀黏性超预期;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等。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明明 周成华 王楠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