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院士专家把脉,国家林草局指防沙治沙存在三问题

在组织15个包片指导组深入工程建设一线,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后,国家林草局开始对防沙治沙中存在的“不够科学的问题”进行纠偏。

4月10日,国家林草局微信公号消息显示,4月8日,国家林草局召开相关院士、专家座谈会,全面分析“三北”工程攻坚战情况,深入研究部署科学防沙治沙工作。

该消息称,国家林草局经过上述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后,发现少数地方存在防沙治沙还不够科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地方在落实“以水定绿”上有差距,对水资源承载力考虑不充分;二是有的地方贯彻系统治理理念还不够,对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和长期保护考虑不全面;三是有的地方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科学作业设计和按设计施工落实不到位。

国家林草局迅速组织院士、专家和相关科研单位进行研究,深入剖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举措,全力推动科学治沙落地落实。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科学防沙治沙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重要基石,是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必然选择,必须全面落实科学治理系统治理要求,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走科学、生态、节俭治理之路,以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坚持因害设防、综合施治,合理布局封禁保护区、综合治理区、科学利用区,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有机结合。

针对个别地方一度出现了防沙治沙盲目乐观、人定胜天的倾向,国家林草局表示,“要加强科普宣传,普及荒漠化和沙化的成因、危害及科学防治方法,引导公众正确认识防沙治沙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邀请院士专家把脉,国家林草局指防沙治沙存在三问题

4月10日晚,国家林草局微信公号消息。

有关院士专家表示,要坚持以水定绿,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根据“三北”工程区水资源状况,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要坚持系统治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要求,注重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协同修复。

同时,坚持保护优先,区别对待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沙漠、沙地、沙化土地等,因地制宜、科学施治,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要科学配置植被,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植被类型和种植方式,合理选择树种草种,逐步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

此外,专家们还提出,要强化联防联治,统筹沙源区和路径区、上风口和下风口、流域左右岸、上下游,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完善协同联动机制,提升治理整体成效。做好产业发展,坚持治沙致富、增绿增收相结合,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沙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生态学、林学、草学、地理学、水利学、气象学等多学科协同创新,加快研究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持续稳定性最优模式,不断提升治理质量效益。

前段时间,个别地方违背科学规律,简单地认为“越绿越优”,追求大面积、高密度、高固碳量、高产值的绿化效果,甚至有一些人盲目乐观地认为,给沙漠来一条“围脖”,铺上草方格,就“终于不用再担心家园被沙漠侵袭了”。

对于此类现象,2024年12月26日第一财经曾连续发表题为《荒漠在中国被“围堵”,现在需有治理新思路》《专家:荒漠化地区大规模推广“光伏+”需要慎之又慎》两篇报道。报道引述专家的观点指出,荒漠化防治的误区在于简单认为“越绿越优”,事实上在干旱地区,“绿”可能会超越干旱区水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傅伯杰等专家表示,对荒漠化地区而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处理好“人—水—地”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水是荒漠化地区的第一约束资源和环境条件,是联系“人”与“地”关系的主线。在未分解土地利用类型、未明确土地利用需求、未识别土地利用程度、未考虑植被群落结构的情况下,仅靠“绿”作为荒漠化防治的成效指标值得商榷。

邀请院士专家把脉,国家林草局指防沙治沙存在三问题

气候变化下中国干旱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力在近年来有所下降。摄影/章轲

荒漠化防治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演化可以分为“粗放式开发、边开发边治理、区域联防联治、借自然之力”4个阶段,中国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已经得到基本遏制,但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调查显示,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6.8%、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荒漠化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农工党界别小组一份《关于防范沙戈荒能源基地建设运行过程水资源失衡问题的提案》反映,沙戈荒基地生态修复模式带来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调研发现,沙戈荒基地生态修复用水多为补给性差的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可持续性不强。如青海省共和县光伏基地主要采用地下水进行生态修复,内蒙古达拉特旗基地用水则以地下疏干水为主。

“当前有很多从业人员形成了光伏可以治沙的误区。”专家们表示,事实上,所谓的“光伏+治沙”“光伏+生态”用语上是并列结构,不是因果结构。沙区光伏板下如果没有相应的固沙措施,光伏范围内已治理的土地依然有可能再次沙化。

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有序推进光伏治沙项目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指出,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将光伏开发与传统治沙相结合,开展光伏治沙项目建设;综合当地气象、水资源、地质、地形、地貌和植被特征等因素,合理确定场址范围和建设规模。

据悉,国家林草局已于近期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三北”工程攻坚战有关工作的通知》,从推进科学治理、实施重点项目、加强质量管理、巩固建设成果、创新政策机制等七方面,全面部署“三北”工程攻坚战重点工作,推动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国家林草局表示,将制定出台“三北”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强化科学治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4414.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上午11:18
下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下午3:00

相关推荐

  • 从资讯到企业资产,“企业头条”要打造To B的今日头条

    公司于2016年5月完成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银杏谷资本和用友幸福投资。

    2017年4月17日
    3101
  • 美丽中国什么最“算数”?生态环境部:监测数据告诉你

    美丽中国美不美、美在哪,既要靠百姓对蓝天、碧水、净土、青山等的主观感受来评判,也要靠科学、客观、可比的监测数据来衡量。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生态环境部今天(26日)上午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对记者说,监测要当好反映美丽中国“颜值”的“镜子”,同时,要当好及时发现生态环境问题的“侦察兵”,…

    2025年3月26日
    2200
  • 多部门:做好2025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的通知。 通知所称清单是指《若干政策》第(一)条提及的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28纳米(含)、线宽小于65纳米(含)、线宽小于130纳米(含)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的清单;《若干政策》第(三)、(六)、(七)、(八)条和《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

    观察 2025年4月1日
    4300
  • 收盘丨A股三大指数五连涨,市场超4500只个股上涨

    4月14日,A股三大指数全天震荡反弹,均录得日线五连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76%,深证成指涨0.51%,创业板指涨0.34%。 盘面上,大消费走强,电商、首发经济方向领涨;新能源车、黄金、海南本地股、零售、创新药、机器人、消费电子等题材涨幅居前。全市场超4500只个股上涨。 具体来看,大消费板块集体走高,体育、零售、食品等细分领域大涨,金陵体育、舒华体育、…

    2025年4月14日
    2100
  • 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希望新西兰大力支持中国加入CPTPP|博鳌时间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本周,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轮谈判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 当今关税壁垒层出不穷,我们是否应更多依赖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 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Jennifer Shipley)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们希望看到全球贸易全面进步,但在全球贸易充满不确定性…

    2025年3月28日
    3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