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在经济基本面持续修复、国内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市场情绪波动等因素影响下,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机会。自4月上旬以来,全球股市的剧烈波动也对部分投资者预期产生了影响。展望第二季度,多家知名股票策略主观多头私募认为,尽管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但国内政策和市场估值优势将为A股提供支撑,市场或呈现“震荡中分化、分化中寻机”的格局,整体可保持中性偏积极的预期。消费与科技板块因政策红利释放及产业升级加速,或成为机构布局的核心方向;高股息资产与避险品种则被视为对冲市场波动的关键配置。
对于二季度A股大势,受访私募普遍持中性偏积极态度,认为市场调整空间有限,但上行动能需等待政策与基本面进一步共振。亘曦资产基金经理兼投资总监董高峰指出,当前市场处于复杂环境中:一方面,前期外部扰动事件落地后,市场情绪已部分消化,我国应对机制较2018年更为成熟,市场调整风险可控;另一方面,地缘局势与国际经济基本面重塑压制风险偏好,市场需等待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消散。同犇投资总经理童驯表示,A股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动态市盈率显著低于发达市场,叠加国内10年期国债利率降至1.67%左右的低位,资金配置股票的动力大幅提升。丹羿投资执行合伙人、基金经理朱亮称,经历近几年的持续调整后,中国资产已进入“底部区域”,高股息资产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垫,后续内需刺激政策有望推动市场估值修复。从容投资研究部认为,二季度国内政策重心已转向“稳增长与扩内需”,财政前置发力与货币宽松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尽管外部冲击难以量化,但政策对冲方向明确,金融市场的战略定位提升将持续为股市保驾护航。目前判断第二季度市场单边上涨可能为时过早,但不少板块已表现出估值韧性。整体而言,外部冲击反而加快国内经济转型步伐,A股后市依然光明。
在相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受访私募普遍强调“在不确定性中捕捉确定性”,策略上兼顾防御性与成长性,聚焦三大主线:内需政策驱动、高股息避险、科技高成长。童驯称,第二季度的策略要点是“聚焦不确定外部环境下的相对确定性”。具体来说,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下,既要兼顾策略的防御性也要注重成长性。关注产业周期的确定性,特别是那些已经形成产业趋势且仍处于发展早期的方向;观察商业模式稀缺性,优选具备独特壁垒且现金流稳定的优质资产;重视估值合理性,优先选择业绩能见度高、未来三年业绩有望显著增长的标的。整体而言,第二季度需要重点规避业绩能见度不足的行业,对长期产业趋势明确的领域要坚定持有。
多家机构还将“政策刺激”视为第二季度的关键变量因素。在外需承压背景下,扩内需政策有望从短期补贴转向长效机制,消费提振“组合拳”(补贴+供给+提信心)或持续加码。以一些头部乳业企业的生育补贴计划为例,可以看到政策鼓励生育与消费升级相结合,正在催生新消费场景的投资机会。人口老龄化相关产业(如医疗、养老服务)因需求刚性,可能成为政策发力的重点领域。此外,以一定的防御性配置为投资组合托底,也成为了一些私募第二季度的策略落脚点。保银私募建议,第二季度可重点关注两类资产:一是高分红标的(尤其是业绩考核强化制度背景下的国企、央企),其回购预期对股价形成保护;二是黄金等贵金属产业链,地缘风险与全球央行“去美元化”增持趋势,将提升黄金相关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
从结构性机会来看,消费与科技板块成为了私募机构第二季度布局的两大核心赛道。从容投资研究部表示,科技成长、服务业开放等仍是第二季度市场热点所在。在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尘埃落定之前,符合政策大势的板块预计始终会享受“确定性溢价”。在科技领域,国产化与创新药也成了受访私募第二季度掘金的关键词。当前我国半导体、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国产化进程因政策支持正加速推进;同时军工板块未来的配置“优先级”可能提升。港股创新药板块也值得关注,尽管前期部分品种涨幅较高,但创新药行业仍处于爆发初期,多数标的股价较历史高点仍有大幅折扣,潜在修复空间较大。在当前宏观背景下,第二季度市场机会最值得看好的方向预计集中在两方面,即内需消费和“科技国产”。内需消费大致可划分为传统消费和新消费领域,相比较而言,新消费的增速更快,未来的想象空间更大。看好“进可攻退可守”的大消费板块,尤其是新消费领域。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扩内需成为政策发力的必选项,预计未来消费提振政策会从短期提振转向长效机制,通过“补贴+供给+信心”组合拳持续释放内需潜力。随着代际需求变迁和国潮崛起,具有情绪价值和高质价比的消费品更易得到消费群体的青睐。随着人工智能带动全社会科技创新加速,AI正重塑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优化供应链降本增效将成为未来消费品公司发展的趋势之一。保银私募还提示,受全球经济复苏预期与资源稀缺性因素影响,有色金属行业中长期抗风险能力较强,但需警惕供需变化带来的波动。黄金因央行增持与避险需求,预计将持续成为对冲地缘风险的标配品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5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