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99MW屋顶光伏阵列与9台储能柜的并网运行,晶科科技在江西省上饶市投运的首个分布式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电网项目正式投入运营。
这座智能微电网预计年发电量可达648万千瓦时。自3月21日并网以来,已累计输出绿色电力逾60万千瓦时,储能已累计放电逾4万千瓦时。该系统深度融合光伏发电、储能调峰以及5G智能管控技术,为晶科上饶六厂工业园区打造了“零碳供能 + 智能制造”的双重示范样板。同时,项目致力于成为省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标杆,为上饶市建设光伏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注入强劲的绿色动力。
站在晶科上饶制造基地的车间屋顶,4万平方米的深蓝色光伏组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正源源不断地为整个园区输送电力。
与之配套的0.9MW/1.8MWh储能系统,通过9台配置智能温控的储能柜,实现“削峰填谷”。
在切片车间,228 台切片机有序运转。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称,晶科智慧大工厂设有智能化中控平台,从原来的每人看1台机到现场看4台机,实现同样的员工效率提升60%以上,同时通过后台持续的智能监测,可避免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如设备温度等告警在后台统一汇总,可有效提升设备使用效率与安全性,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
事实上,不止生产车间,在微电网端,数据集成与智能管理同样至关重要。郭启正表示,“通过智能管理系统,我们能够对‘源网荷储’各个板块的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并且能够进入管理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钟级负荷预测与调度分配。”现场运维人员尹力也表示,智能系统可在后台实时监测所有设备的运行状况及各项运行参数,一旦发现设备停机,便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
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量达到3.7亿千瓦,占全部光伏发电装机的42%。但传统分布式电站存在供电波动性强、电网适配度低等痛点。
据项目规划,晶科科技源网荷储微电网将接入三处工业园区的分布式电源,预计接入容量最高可达70MW。此外,厂区内还配备了多台储能设备和充电桩,进一步提升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双碳”目标的战略指引下,晶科科技上饶源网荷储微电网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构建了工业园区能源转型的“江西样本”,更可以通过政策创新与模式复制,为全国绿色制造提供可推广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目前,晶科科技的微电网模式已在多地得到了复制推广,这些项目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为中国制造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可复制的示范方案。
回到晶科上饶六厂,当落日的余晖洒在园区屋顶的光伏矩阵上,金色光芒与蓝色光伏板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此时,储能电站的指示灯规律闪烁,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微电网系统的高效运行与默默坚守。
这个年减排5132吨二氧化碳的微电网系统,不仅是一个能源供应设施,更是中国制造企业绿色转型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绿色发展路径,引领着行业迈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