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一,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国会发表强硬表态,明确拒绝在美国的关税谈判中“一味让步”,誓言守护本国农业与汽车产业的核心利益。
汽车关税撕破旧约
矛盾的爆发点直指2019年美日贸易协议。
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曾公开表示,特朗普政府承诺不对日本汽车加征“232条款”国家安全关税。然而六年后的今天,美国宣布对日本汽车征收25%关税,彻底撕毁这一承诺。
石破茂在国会直言:“美国最新关税与2019年协议存在严重矛盾,日方将持续表达关切。”汽车产业作为日本经济支柱,贡献了约20%的出口额,而25%的惩罚性关税叠加钢铁、铝制品的高额关税,直接威胁日本制造业根基。
尽管美方暂缓对日24%全面关税90天,但7月大限迫近,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坦言:“谈判将漫长而艰难,短期内难弥合分歧。”
相较于汽车关税的技术性争议,农业问题更触及日本政治神经。石破茂多次强调:“绝不会牺牲农民利益换取汽车关税豁免。”日本对大米等农产品实施严格的关税和进口配额制度,这些措施既是经济屏障,更是执政党自民党的政治生命线。当前自民党支持率跌至30%,7月国会选举在即,任何农业让步都可能引发政治地震。
尽管日媒披露东京或提议增加美国大豆、大米进口量,但首相明确划定底线,调整仅限于进口配额等技术细节,农业关税保护框架不可动摇。
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已蔓延至宏观经济层面。日元对美元年内升值11%,汽车出口成本攀升,叠加关税重压,日本央行预计本财年经济增长或从1.1%下调至0.5%。
知情人士透露,尽管关税可能延缓通胀目标实现,央行仍将维持渐进加息方针。这种决策背后的考量充满矛盾,若贸然转向宽松可能加剧日元贬值压力,但维持紧缩又恐抑制疲弱内需。
巴克莱经济学家指出,日本正陷入两难——既要应对关税的短期冲击,又需警惕长期产业空心化风险。这种困境在汽车行业尤为明显,若接受美方开放市场要求,左舵车主导的美国车企在日本右舵交通体系下难有作为,反而可能冲击本土研发节奏。
日本的艰难抉择
在汇率与安全领域,日本的应对策略攻守兼备。
面对特朗普对“日元操纵”的指控,石破茂强硬表态:“汇率讨论必须基于公平性。”财务大臣加藤胜信本周与美财长贝森特的会谈或将上演激烈交锋。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刻意划清安全与经贸议题的界限。针对特朗普要求增加驻日美军费用分摊,首相直言“不会简单提高比例”,既避免谈判复杂化,也守护外交主动权。
分析人士指出,东京正通过多线博弈寻找突破口,在农业红线寸步不让的同时,通过能源采购释放谈判善意,但这种策略能否奏效仍取决于美方态度。
当前谈判已演变为耐力与决心的较量。特朗普的模糊策略,既未明确要价又频繁施压,使日本陷入“无的放矢”的困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至今未列具体诉求,却通过媒体频频试探日方底线。这种不确定性加剧市场焦虑,日本股市汽车板块本月下跌8%,投资者担忧长期关税将迫使车企转移产能。
而日本国内政治动荡进一步压缩回旋空间。石破茂内阁30%的支持率创战后新低,任何让步都可能被在野党渲染为“丧权辱国”。观察人士认为,强硬姿态既是谈判策略,更是稳定民心的必要之举。在7月大选前展现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远比达成协议更具政治价值。
随着加藤胜信开启华盛顿之行,这场牵动东亚经济格局的博弈进入新阶段。历史经验表明,美日贸易摩擦常以日本结构性让步告终,但此次石破茂政府的罕见强硬,或许预示新时代的博弈逻辑正在形成。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6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