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划开层层缠绕的胶带,拆掉比商品还大一两倍的纸箱,映入眼帘的是被塑料膜层层缠绕的商品,再剥开产品自带的塑料包装,才得以取出购买的商品本体,此时,自己站在一堆包装垃圾中。
这种 “里三层外三层”的拆箱体验,在2023年催生了近2000万吨快递包装垃圾,既造成资源浪费,也让消费者感觉拆快递很麻烦。
在这一麻烦的背后,暗藏着暴力分拣与商品保护之间的现实博弈。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00亿件,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
在“次日达”、“当日达”的时效竞赛中,日均上亿的快递量催生出抛扔、挤压等暴力操作。为抵御风险,不得不为商品披上层层“铠甲”,形成包装越厚越安全的恶性循环,而过度包装的生态代价由社会共同承担。
该如何破局?
一、破题之道始于制度创新
2025 年 4 月 18 日,国务院公布《快递暂行条例》修订内容,以全链条治理思维重构行业规则,明确 “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 的转型路径。这场制度变革如同精准落子,既为商品安全编织防护网,又为快递产业锚定了新航向。
源头材料革新
新修订的条例为绿色材料革新注入制度动能,明确提出“国家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将绿色理念嵌入产业链起点,更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鼓励科技创新,支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生产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快递包装”,推动行业向主动创新跃迁。
包装减量双维度
条例构建起包装减量的立体治理框架,企业层面,“快递包装应当符合寄递生产作业的要求,节约使用资源,避免过度包装,防止污染环境”,“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在保障快递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快递包装方式和包装结构设计,节约使用包装物”,从设计源头实现包装的科学使用。
产业层面,“国家推动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与商品生产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协同发展,推广商品原装直发,减少寄递环节的二次包装。”从制度上打通生产-流通壁垒,减量治理从单一环节管控升维为全产业链协同。
二、技术突围与模式重构:京东、菜鸟的破局之路
在政策导向与行业转型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京东、菜鸟等头部快递企业以技术革新与模式突破为抓手,构建起各具特色的绿色包装生态体系,率先交出亮眼的答卷。
作为新型实体企业代表,京东围绕减量、复用、回收、降解等方向探索全链条绿色闭环生态。
在技术革新层面,其自主研发的X系列纸箱,2024年使用数量达8.6亿个,年度减少碳排放量1万多吨;在18个城市投放96万个循环保温箱,2023年至2024年,循环使用超1.76亿次,仅2024年便减少碳排放量7万余吨。
在供应链模式上实现突破,2022年6月,京东物流发布了行业内首个原厂直发包装认证标准和原发包装logo,2024年京东通过原装直发减少二次包装超10亿个。
京东的探索证明,快递包装的绿色转型并非单纯的成本投入,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模式重构提升效率,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达成绿色转型的目标。
菜鸟则另辟蹊径,利用智能系统重构包装逻辑:只需输入商品尺寸与历史订单数据,系统就可以通过自动摄像机测算商品体积,结合大数据生成最优纸箱型号、摆放方案及装箱顺序,精准减少填充物使用。这一技术在2021年“双11”期间,为2.5亿件包裹“瘦身”。
菜鸟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包装环节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构建起“算法优化-耗材精配-成本可控”的智能生态,实现技术降本与绿色减碳的双重突破。
无论是京东的循环包装矩阵,还是菜鸟的智能算法系统,均通过技术突破将绿色转化从“人力成本项”转化为“效率提升项”,生动诠释了绿色转型的可行路径,也让大众看到,政策与企业协同,方能实现从 “线性消耗”向 “循环生态”的升级。
三、快递“新衣”初体验
当快递撕下“过度保护”的标签,一场依托技术赋能的包装革命正在重塑物流体验。
易碎品也能轻装上阵。
想象这样的场景:网购的磁盘或者玻璃杯等易碎品到手时,我们不必再面对“俄罗斯套娃”式的多层包装——京东京造的金枝玉叶瓷器礼盒给出了改革后的新范式,出厂时已配备泡沫缓冲、礼品礼盒、加固纸箱三层防护结构,经认证后直接作为快递包装运输。
这种“出厂即快递包装”的模式,既保留了产品原有的精美质感,又从源头消除了过度包装的顽疾。拆箱时,手指轻轻打开包装,易碎品在定制的盒子里完好静卧,既避免了拆着拆着就摔碎的尴尬,更让拆箱体验充满开原装的仪式感。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所有易碎品都能拥有“金枝玉叶磁盘”的专属礼遇,躺在量身定做的包装里,安安稳稳的到达消费者的手上,外包装更可直接变身为日常收纳的美学容器。
对于整箱产品,智能识别系统直接抓取商品原箱的承重参数与物流标识,实现“原箱直发”的零损耗流转。
针对零散品,智能系统能生成最优包装方案,既杜绝“大箱装小物”的空间浪费,又将震动损耗率降低。
这种技术渗透,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环保与体验也逐渐趋于平衡,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期待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