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仓位变动:主动偏股型基金仓位上涨,港股获加仓明显
2025年一季度,A股市场先抑后扬。1月上旬受外部不确定性扰动,市场走势偏弱;春节前后国内AI公司DeepSeek以及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引发市场关注,“科技叙事”转变推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指数企稳上行。3月两会后全年经济目标和政策重点明确,市场波动有所加大,有政策支撑的消费股和资源股有所表现。整体看,一季度上证指数微调0.5%,偏大盘蓝筹的沪深300下跌1.2%,成长风格仍现分化,创业板指下跌1.8%而科创50上涨3.4%,中小市值的中证1000和中证2000分别上涨4.5%和7.1%,中证红利回调3.1%。在此背景下,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单季度收益率中位数转正为3.6%,好于同期整体指数表现,收益率较上季度明显回升。
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小幅收缩,权益资产占比上升,债券资产占比上升。一季度公募基金整体资产规模小幅收缩,资产总值由上季度的34.8万亿元降至33.8万亿元。其中,股票资产规模扩张,从上季度的6.8万亿元升至6.9万亿元,股票占资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至20.5%;债券资产占比较上季度继续上升4个百分点至58.2%。
主动偏股型基金规模不变,股票仓位小幅上涨;新发基金规模仍偏低,存量净赎回规模收窄。主动偏股型基金资产总值2.6万亿元,规模与上季度基本持平;股票资产规模较上季度小幅升至2.3万亿元,仓位上涨0.6个百分点至87.4%。从资金供给来看,我们通过基金份额和区间净值数据估算,一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净赎回规模569亿元,同期被动基金规模提升,显现资金选择偏好上的边际变化。新成立基金方面,新发主动偏股型基金151亿份,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股票型ETF基金发行份额连续三个季度走高。港股方面,一季度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15.3%、20.7%,可投资港股的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港股配置比例从上季度的22.7%继续提升4个百分点至27%。
重仓股配置特征:持股集中度回升;汽车、电子和有色金属加仓,电力设备和通信减仓
1) 龙头公司持股集中度回升。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前100公司重仓市值占比由56.8%升至57.4%,重仓前50市值占比由44.1%升至44.9%。从一季度重仓持股的变动看,比亚迪、山西汾酒和胜宏科技持仓规模上升较多,宁德时代、沪电股份和中际旭创持仓规模下降较多;港股的腾讯、阿里巴巴、中芯国际获加仓较多,美团减仓较多。
2) 科创板仓位上升,创业板和主板仓位下降。主板一季度重仓仓位由上季度的67.7%继续下降至67.1%。成长风格配置仓位分化,科创板重仓仓位继续上升2.4个百分点至15.6%,超配约7个百分点;但创业板仓位回落1.8个百分点至17.1%;北交所一季度重仓仓位0.3%,有所上升。
3) 加仓汽车、电子及有色金属等行业,减仓电力设备及通信。加仓行业方面,受益于AI智能化和产业政策预期的汽车获加仓最多,仓位较上季度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两轮车及汽车零部件仓位提升较多;受科技进步及国产替代趋势推动,行业景气度上行的电子行业仓位上升约1个百分点,其中半导体、军工电子加仓较多;受涨价逻辑推动的有色金属仓位也增加近1个百分点,工业金属、贵金属细分领域加仓较多;有政策利好支撑的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分别获加仓0.7和0.4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及工程机械仓位提升较多;除此以外,传媒和食品饮料获加仓约0.4个百分点,美容护理、基础化工和计算机也获加仓约0.1个百分点,其中白酒加仓较多。减仓行业方面,电力设备板块受制于产能去化持续、海外业务面临外部政策风险,仓位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设备、电池减仓较多;TMT板块分化持续,通信仓位下降1.7个百分点;偏周期及防御的公用事业/煤炭/石油石化/交运仓位分别下降0.4/0.4/0.3/0.3个百分点;大消费领域的家用电器和农林牧渔仓位也分别下降0.3和0.1个百分点。
4) 专精特新和数字仓位上升,高股息主题仓位下降。专精特新/数字经济主题仓位较上季度分别上升0.7/0.5个百分点至6%/9.8%;电信、建筑、石油石化、煤炭和银行等五个行业大型央企仓位由2.8%下降至2%;高股息主题仓位本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至5.1%。
5) 赛道方面,半导体、创新药、酒和新能源车产业链仓位上升。我们梳理的半导体、创新药、新能源汽车链、光伏风电、军工、消费电子和酒类等赛道,覆盖约400家上市公司,公募重仓持股比例由上季度42.1%继续上升至44.1%。其中,半导体加仓最多,仓位提升1.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获加仓最多;创新药/酒/新能源车产业链的仓位也分别上升0.7/0.6/0.2个百分点;光伏风电/消费电子/军工仓位分别下降1/0.3/0.2个百分点。
图表28-34包括主动偏股型基金的重仓股名单,请详见报告原文。
公募ETF基金:资产规模继续上涨,股票型ETF规模不变但仍超主动偏股型基金
公募ETF资产规模继续温和扩张,资产总值由上季度的4.7万亿元升至4.8万亿元,其中股票资产占比从67.9%略降至67.8%。股票型ETF资产总值2.8万亿元,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但规模仍超主动偏股型基金。其中,宽基指数ETF资产总值略降0.1万亿元至2.1万亿元;主题指数ETF较上季度提升0.4万亿元,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机器人等主题指数ETF规模扩张。
下一阶段操作建议:关注政策受益领域
从公募持仓来看,股票持仓占比小幅提升,内外不确定性提高、利率仍处下行通道的背景下债券持仓占比继续回升。结构上,受益于AI技术进步的汽车和电子等偏科技成长板块获加仓较多,有政策利好或涨价逻辑支撑的有色金属、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等加仓也较多;受海外关税影响较大、偏高股息的电力设备、通信和部分上游资源品板块等仓位下降较多。
4月以来,在美国关税超预期冲击之下,A股市场显现较强韧性。经历对等关税宣布后一个交易日的短暂调整后,近期延续修复态势。截至4月22日沪指已11连阳,追平2017年末至2018年初的历史记录,基本补齐4月7日的跳空缺口。宏观上,本次我国政策针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应对更为从容,与美国面临的“滞胀”环境不同,我国所处的低通胀环境使得政策发力方向更为明确,市场对政策发力也有一定预期。资本市场方面,维稳资金及时注入流动性,上市公司集中发布增持与回购公告,维护市场信心;另外美国超预期的关税加征幅度,反而加快市场消化关税事件的速度。向前看,政策维稳背景下,市场下行空间有限,中短期可能进入政策观察期,结合年初以来科技叙事和地缘叙事发生的有利变化,我们认为当前市场机会大于风险。建议关注代表着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方向的半导体等景气成长板块;食品饮料等新型红利领域;受益内需增长和政策预期的相关板块等。
图表1:1Q25公募基金持仓:加仓汽车、电子、有色金属等行业,减仓电力设备、通信
注: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赛道集中度上升,半导体仓位上升较多,光伏风电仓位下降较多
注: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专精特新和数字经济重仓比例较上季度分别回升0.7和0.5个百分点,高分红主题仓位较上季度下降
注: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港股仓位显著提升
注: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全部公募基金中股票市值为6.9万亿元
注: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全部基金资产中股票占比约20.5%
注: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主动偏股型基金中股票市值为2.3万亿元
注: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主动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为87.4%
注: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9: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历史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0: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历史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1:普通股票型基金份额净申购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2:基金持股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例下降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3:1Q25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比例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4:基金重仓仓位季度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5:基金重仓仓位超/低配情况(当前减2006至今历史均值)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6:基金重仓仓位超/低配情况(当前减自由流通市值占比)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7:基金仓位风格变化(按板块)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8:基金仓位风格变化(上中下游)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9:上游行业基金仓位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中游周期相关行业仓位历史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1:中游制造业相关行业仓位历史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2:中游公共事业和基建建设相关行业仓位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3:下游可选消费行业仓位历史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4:下游必选消费行业基金仓位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5:下游TMT行业基金仓位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6:金融行业基金仓位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7:半导体、电池、城商行加仓较多,白酒、工业金属、通信设备减仓较多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8:主动偏股型基金细分行业持仓占比变化(剔除价格因素)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本文摘自中金公司2025年4月23日已经发布的《公募一季报回顾:加仓科技成长及高端制造》
李求索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3070004 SFC CE Ref:BDO991
魏冬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70023 SFC CE Ref:BSV154
黄凯松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70010 SFC CE Ref:BRQ876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