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于4月24日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相比2022年版,新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减少了11项,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减少了17条,地方性管理措施减少了16条。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将我国境内禁止和需政府许可才能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以清单形式列出,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各类经营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建立和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
新版清单进行了多方面优化,完善了“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和市场准入事项实施要求,确保境内外经营主体在中国境内开展投资经营时,统一适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各项规定,落实国民待遇要求。新版清单降低了准入门槛,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例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部分放开了一些全国性措施,如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试办新型电信业务等管理措施,相关领域的准入环节更加精简;还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如取消有关地方设立的船舶设计修造、酒类生产经营等管理措施,按照全国统一的准入方式进行管理。
新版清单还依法规范重点领域准入,依据已出台的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等,对部分领域市场准入作了进一步规范,例如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等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纳入清单。
自2018年首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印发以来,经过多次修订,清单内的事项数量已由2018年版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一大批行业准入限制得以放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6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