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不支持取消大小周!近日,知情人士透露,小红书计划在五一假期后取消“大周小周”工作制度,引起员工和行业的广泛关注。这种制度是指公司安排员工隔周单休,即一周单休、一周双休的轮替模式,单休周通常伴随加班工资,被许多互联网企业用来提升工作效率和压缩项目周期。
消息指出,此次调整将在五一之后实施,意味着员工每月可获得的双倍加班工资将减少。知情人士表示,逻辑上工资会下降15%-20%,因为每月两个小周可以多拿四天加班费。尽管平台尚未发出官方通知,但部分员工已经开始私下讨论这一变化的影响。
这一政策调整让人想起快手、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的先例。早在2021年,快手宣布自7月1日起全面取消大小周制度,并明确员工需按需申请加班并支付加班工资。随后,字节跳动也于同年7月发布通知,自8月起改为系统自主申请加班制度。2022年6月24日,得物平台也加入取消队列。
从行业趋势来看,取消大小周制度不仅是对员工工作时长与权利保障的回归,也是对“强执行、高绩效”文化的一次矫正。近年来,“过劳文化”、“职场倦怠”、“工作生活失衡”等议题频频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年轻从业者对“弹性办公”的需求不断增长。大小周的取消,可以看作是企业回应员工诉求的信号。
对企业而言,这一转变意味着项目节奏、排期推进、人力调配需要重新规划。某科技公司HR表示,取消大小周看似放松,实际上需要更科学的流程与效率支撑,才能保证产能不掉队。换句话说,从“压时间”向“提效率”转型,正成为新一轮组织变革的重点。
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取消大小周意味着每月少拿四天工资,加上房贷、物价上涨等生活压力,不少人对此表达了担忧。一位小红书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留言称:“买房刚还贷,大小周没了,工资少了,生活更紧张了。”但也有人表示支持:“周末终于能好好休息,长期来看对健康、对家庭更好。”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小红书此举短期内可能影响员工收入,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推动行业用工制度规范化,提升员工归属感与满意度。这也是企业由“拼命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型的必经之路。
未来,更多互联网企业是否会跟进取消大小周?员工是否愿意在“收入缩减”与“生活质量提升”之间找到平衡?一场关于“工作节奏与人生节奏”的深度讨论正在行业与社会之间展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