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政策的6条线索

核心观点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从时间来看,比去年(4月30日)和前年(4月28日)都要早。

会议客观判断经济形势,充分肯定一季度的经济成绩,同时看到“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一季度5.4%的超预期增长来之不易,同时关税带来的外部冲击也不容忽视,对外部影响的判断从12月的“不利影响加深”,到“外部冲击影响加大”。

政策基调方面,强调“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为应对正在到来的关税冲击,一方面需要抓好3月两会部署的政策落实,另一方面择机出台新的增量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对于增量政策的判断,4月17日国务院第十三次专题学习,对政策的时机、力度有具体阐述,“要讲究政策时机,在一些关键的时间窗口,推动各方面政策措施早出手、快出手,对预期形成积极影响。要把握政策力度,必要时敢于打破常规,打好‘组合拳’,让市场真正有获得感”。

增量政策的6条线索

具体来看,增量政策有以下6条线索:

1、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指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今年财政支出进度并不慢,比如今年是4月24日开始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而去年是5月17日,早了近一个月。再比如从赤字进度来看,今年一季度实际赤字率达到4%,是过去十年里仅次于2020年的水平,表明财政支出进度较快。

接下来应对外部冲击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分三步走,目前还在第一步,即财政支出前置,继续加快专项债发行、加快支出落地。第二步是必要时可以调整支出用途,如去年7月将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里的3000亿用于“两新”,发挥了更好的稳增长作用。第三步是赤字、特别国债、专项债进一步扩张。应对外部冲击,有足够的财政政策空间。

化债方面,会议指出“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今年Q1基建增长11.5%,其中市政投资增速由负转正贡献很大,去年代表市政的公共设施投资下降3.1%,而今年Q1增长4.9%,反映出的是5年10万亿化债计划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后,地方基建项目增速回升。

增量政策的6条线索

2、货币政策方面,总量操作适时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发挥更大作用。二季度货币政策“降准降息”正随基本面而打开操作窗口,但是在落地节奏上则取决于经济数据、市场预期和外部冲击的实时研判。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发挥更大作用,会议指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对科创企业、服务业、出口企业的融资支持政策在二季度将逐步落地,实现更精准的支持效果。

3、扩内需方面,服务消费的重要性提高,金融支持政策开始落地,期待下一步启动财政支持。会议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会议对服务消费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本次明确设立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服务消费的发展,未来可能将消费的财政补贴扩围至服务消费。再贷款支持可能相对更偏向供给侧,供给侧的支持可以更好保住就业,但仅靠供给侧支持是不够的,最终还是依赖于需求支持,才能驱动行业持续复苏,因此需要尽快出台补贴服务消费的财政政策。

促消费政策接下来也有三方面期待:一是服务消费再贷款跟“以旧换新”形成互补;二是生育补贴落地;三是未来可能适时推出服务消费补贴,实现激发内需、提振就业的多重效果。

4、房地产方面,巩固稳定态势,加大政策支持以避免市场边际走弱。相比于此前“止跌回稳”的表述,本次会议表述改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巩固稳态”体现了对当前市场形势的认可,也包含对未来的要求,意味着房地产政策的力度和持续性不会弱。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确实出现了边际企稳的信号,如一线城市房价在过去6个月里有5个月都是环比上涨,但4月以来动能有所走弱,截至4月24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平均为20.1万平,低于去年同期的23.7万平。

未来“巩固稳态”的房地产政策空间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收储商品房政策存在优化空间,如4月15日李强总理北京调研时明确指出“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并及时研究推出新的支持措施”;二是用货币化安置的方式支持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三是常规的降低公积金利率、降低商贷利率、推出购房税费优惠、放松核心城市限购限售等。

增量政策的6条线索

增量政策的6条线索

5、出口企业纾困。会议指出“要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加强融资支持。”

出口企业纾困有两个思路,一是通过出口退税、融资支持等政策帮助企业暂时渡过难关。二是支持打开市场,如出口转内销、内外贸一体化建设。后者最根本的依靠在于提振国内需求,使得消费市场扩容,能够消化掉转内销的出口。2024年我国对美出口3.7万亿,如果下降30%-60%意味着出口减少1.1-2.2万亿;而居民消费体量大约54万亿,如果消费额外扩容1-2个点,就能消化掉一半左右的出口冲击,剩下部分依靠其他非美市场。今年Q1社零增速4.6%,较去年全年3.5%提高了1个点,未来需要稳定在4.5%以上,需要宏观政策大力支持。

增量政策的6条线索

6、保民生就业。会议指出“要着力保民生。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

稳岗返还政策是政府为了稳定企业就业岗位,对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且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其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一定比例的返还。

我们此前报告指出,出口冲击带来的再就业压力,主要靠建筑业和服务业解决。商务部曾测算2018年我国每百万美元出口拉动的就业人数约为40.2人次,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近年来该数据可能降至29.1人次[1],2024年我国出口3.57亿美元,拉动就业约1.04亿,出口每下降1个点,带来的就业压力约为104万人次。极端情况下,出口增速可能下降6.6个点,只要我国5个就业弹性最大的行业名义经济增速从Q1的4.5%提高到5.6%-7.0%,就能额外吸纳686万就业,基本能消化掉关税冲击带来的就业压力。这五个行业依次是:住宿餐饮(22.1人)、居民服务(14.6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11.4人)、建筑业(10.3人)、批发零售业(9.7人),因此建筑业的以工代赈和服务业的扩容提质,对缓解就业压力十分关键。

增量政策的6条线索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风险;关税事件反复和出口下行压力;以旧换新政策后续不及预期的风险。

注:本文来自东吴证券发布的《增量政策的6条线索——学习4月政治局会议精神》;芦哲 S0600524110003、占烁 S0600524120005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7555.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6日 上午11:00
下一篇 2025年4月26日 上午11:00

相关推荐

  • 中金:利率传导到了哪一步?

    年初以来,资金流动性持续偏紧。初期,短端利率上行并未迅速传导至长端,主要是三个因素所致,一是年初“开门红”下保险保单和中小行存款高增、非银同业存款自律机制执行加重存款搬家,长端债券脉冲性配置需求增加;二是1月关税担忧加重,市场预期降息幅度增大,同时风险溢价升高、安全资产更受追捧;三是在短端紧现实、长端宽预期之下,长短债的“替代效应”超过了“传导效应”。2月6…

    2025年3月25日
    3200
  • 哪些企业有望受益于“扩内需”?

    提振内需的必要性与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正在提升 外部冲击之下,“扩内需”必要性进一步提升。美国近期实施的关税政策力度远超预期,扰动全球贸易秩序,加剧全球经济放缓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动态演绎,截至4月16日,中国出口美国的个别商品累计各种名目的关税已达到245%[1]。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对等关税、出口管制、反倾销调查、WTO诉讼等[2],维…

    商业 2025年4月21日
    2400
  • 屡创新高后,黄金怎么看?

    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基于美债、美元去研究黄金定价具有周期性的思维,长周期指标需要观察美元信用。定价框架演变的背后深层次反映的则是定价资金问题,本文针对24年的交易逻辑进行了深度复盘,并且对个定价因子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摘要 引言:此前报告《黄金的新思考》(2024年5月27日)中,我们曾经分析过黄金的定价框架,我们认为基于美债、美元去研究黄金定价具有周期性的思…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2300
  • 正力新能赴港上市,为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不到四年亏损超28亿元

    作为新能源车和储能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锂电行业曾备受资本追捧,但前几年在行业大幅扩张产能的背景下,锂电产业链自2022年进入产能过剩,随后动力电池和材料价格下降,锂电中上游厂商的利润也因此受到挤压。 如今几年过去,行业供需形势何时扭转依然备受市场关注。 近期,又有锂电池制造商冲击港股IPO。 格隆汇获悉,近期,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力新能…

    2025年3月25日
    2300
  • 如何解读3月PMI“成绩单”?

    今天公布的3月制造业PMI重回一年高点,但是否会重演去年的“剧本”?去年年内PMI的高点恰好落在3月,今年3月PMI是否同样存在冲高回落的风险,这需要比较两年的异同之处。 与去年相同的是,在春节影响消退、企业运行步入正常后,3月PMI均在季节性上升。不同的是,去年3月PMI更靠短暂脉冲效应助推(去年春节开启得较晚、3月PMI脉冲效应更强);而今年更靠微观“体…

    2025年3月31日
    3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