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ADC是近年来最热门的风口赛道,诞生出科伦博泰、百利恒天等创新药新贵,但再热闹的舞会上,角落里也总会有默默抽泣的失落者。
乐普生物在很多投资者眼中算得上中国ADC头部公司,其布局ADC领域的时间并不算晚,在研的重磅ADC管线更多多达5款,其中不乏CLDN18.2这样的热门靶点。然而,就是这样一家颇具看点的公司,却屡遭资本市场“嫌弃”。
早在2022年IPO上市的时候,乐普生物就遭遇冷落,被迫只得选择背水一战,最终IPO定价仅相当于C轮融资额九折。上市后乐普生物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两年时间过去,乐普生物再度陷入了融资困局中。今年5月24日,乐普生物再度进行折价配股,以13.09%的折价配售5117万股,净筹约2.3亿港元。
头顶ADC龙头光环的乐普生物,为何迟迟得不到市场芳心呢?透过乐普生物的案例,投资者或许就能感受到资本市场这些年的改变。
01 一家速成Biotech
提到乐普生物,就绕不开母公司乐普医疗,它是由乐普医疗一手孵化的。
2017年的时候,创新药迎来产业东风,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龙头公司纷纷筹划上市。如此盛世之下,激发了医药界对于创新药的关注,老牌医疗器械公司乐普医疗也想从中分一杯羹。次年1月,乐普医疗实控人蒲忠杰和乐普医疗共同设立乐普生物,分别拥有80%和20%股权,注册资本为10亿元。
成立之初背靠乐普医疗的乐普生物是并不差钱的,但公司整体却并没有创新药资产,只能算作一个空壳,在技术和管线上有着明显短板的。俗话说得好,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不差钱”的乐普生物同样选择用“买买买”的策略解决问题。
2018年6月,乐普生物就进行了第一步资本交易,耗资1.12亿元收购了泰州翰中51%的股权。泰州翰中的核心资产为PD-1抑制剂,也正是如今公司唯一商业化的普特利单抗。值得一提的是,泰州翰中手里的PD-1管线其实是从康方生物转让而来,而康方生物手中实则拥有两个PD-1管线,还有一款自留的PD-1已经于2021年8月获批上市。
紧接着一个月后,乐普生物又收购了上海美雅珂的部分股份,从而拥有了如今核心的ADC平台。后续ADC技术不断火热的情况下,乐普生物进一步加码ADC技术布局,在2020年5月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了美雅珂剩余股权,获得其ADC平台的全部权益。
整体来看,乐普生物的核心管线基本都来自外购,并借此确立了公司国内ADC龙头地位。不过,“买买买”也并非万能的,随着乐普生物收购资产的增多,其也开始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截至2021年8月31日,上市前的乐普生物账上现金仅2.61亿元,而公司前8个月仅研发支出就高达5.09亿元。此中压力,不言自明。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乐普生物多次冲击资本市场。先是2021年4月,乐普生物首次递交赴港递交上市申请,不过最终无疾而终。2022年乐普生物决定再战港交所。
这一次为了能够成功上市,乐普生物不惜自降身价。根据招股书,2021年上半年公司C轮融资时,每股价格为6.7元。而这一次招股中,公司定价上限为7.38港元,折合人民币5.99元,仅相当于C轮融资的九折。
低价战略最终让乐普生物如愿上市,公司成为港股18A成立以来,首家上市定价低于C轮成本价的创新药企。对于当时的乐普生物来说,折价上市是公司背水一战的机会,如果管线进展顺利,公司最终是有机会迎来价值回归的。
02
再次向现实低头
尽管乐普生物成功上市,但较低的融资额显然并不能满足企业后续发展需求,因此公司管理层仍旧迫切地向资本市场“伸手”。
登陆港交所不久,乐普生物就开始筹划回A事宜。2022年9月,乐普生物申请配发4.15亿股A股,实现在科创板上市的诉求,预计融资额高达25亿元。然而,该计划一直停滞不前,直至一年后,乐普生物发布了科创板IPO决议案的延期计划。
眼看冲刺科创板无望,乐普生物开始另辟蹊径,转道北交所。2023年11月14日,乐普生物公告称为公司更好地发展,具有更多市场可能性,计划增加新三板基础层挂牌的路径,通过挂牌新三板进而申报北交所,但这一计划同样未能实现。
在一次次冲击资本市场失败的同时,乐普生物的情况也越来越急迫,要不断“烧钱”研发。目前其至少还要同时推进MRG003、MRG002、MRG004A和MRG001、CMG901的五款ADC药物的临床试验,其中的研发风险暂且不论,单就研发费用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图:乐普生物在研管线一览,来源:公司官网
为了得到资金,弥补现金流,乐普生物铆足了劲。仅2023年中,乐普生物就通过减持皓阳生物,以及长期股权投资武汉滨会股权被动稀释,两项总计收入2.2亿元。再加上,2023年乐普生物与阿斯利康就CMG901达成合作,收到1.24亿元里程碑款。公司的净亏损,得以大幅收窄至0.3亿元。
当然,这些一次性收益只能解一时之急。截至2023年末,乐普生物手中现金4.26亿元,研发支出却依然高达4.58亿元,缺钱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善。于是乐普生物再一次“背水一战”,不惜折价13.09%,以4.58港元的价格配售5117万股新H股,预计募资2.34亿港元。
对于这千辛万苦融来的资金,乐普生物表示,约70%资金将用于ADC候选产品的研发相关工作流程;20%用于公司溶瘤病毒候选产品CG0070的临床试验相关;10%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4.58港元的配售价,仅相当于IPO价格的6.2折,乐普生物又一次选择向现实低头。
03 被“嫌弃”的时代
通过折价配售股份,乐普生物解决了眼下资金的燃眉之急,迎来了难得的喘息窗口。这是否意味着乐普生物的发展将重回正轨吗?或许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那么乐观。
聚焦当下,乐普生物只有一款PD-1药物成功商业化,这是其主业唯一的常规现金流来源。普特利单抗于2022年7月获批上市,但黑色素瘤和晚期dMMR/MSI-H实体瘤两个适应症市场规模并不大,再加上国内已有多款PD-1上市竞争激烈,其正面临极为严苛的市场竞争环境。在2023年首个完整销售的年度,普特利单抗收入1.01亿元,与其他国产PD-1药物之间差距较大。
图:国产PD-1抑制剂销售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以营收数据观测,乐普生物很难依靠一款PD-1药物就实现自我造血的正循环,其依然需要更多ADC产品的上市助力,可以说在研ADC管线未来的表现将直接决定乐普生物的未来。
从数量上看乐普生物的管线中布局了五款ADC,分别靶向HER2、CD20、EGFR、TF、CLDN18.2。单从数量上看,乐普生物在ADC领域的野心极大,但数量绝非评判管线质量的标准,毕竟从临床到真正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药物成功上市,数量才能转化为真正的优势。
在五款ADC中,用于治疗二线或以上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及鼻咽癌的EGFR ADC药物MRG003、乳腺癌HER2高表达和尿路上皮癌的HER2 ADC药物MRG002,已经进入三期临床阶段。不过,MRG002面对的压力不小,HER2靶点是国内ADC研发的热门靶点,国内有多款药物在研,乐普生物的进度相对而言并不算靠前,竞争压力不小。
相较而言,EGFR靶点的竞争格局相对更好,全球仅有一款EGFR ADC是由Rakuten Medical公司研发,目前仅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头颈鳞癌。目前国内还未有产品上市,乐普生物产品位居前列。
除此之外, 乐普生物的CLDN18.2靶向ADC药物CMG901已经得到大药企的认可,其独家全球权益被授权给阿斯利康,总交易金额达到11.88亿美元。如果后续研发进展顺利,CMG901也将为公司带来宝贵的现金流。
总体而言,乐普生物的管线中产品虽多,但仍处于不确定状态,需要持续砸下去真金白银推进研发。在国内创新药行业“凛冬”的大背景下,乐普生物想要从资本市场伸手要到钱只会越来越难。
乐普生物堪称中国创新药“泡沫”最大的受害者。它诞生于创新药“黄金期”,但却与行业风口擦肩而过,致使IPO后的融资难度越来越大,从而陷入不断挣扎的资本漩涡中。
在创新药“黄金期”,乐普生物这种依靠资本并购驱动的公司很容易受到资本追捧,但可惜它并没有赶上这个红利期。如今创新药寒冬之中,投资者更青睐于拥有极强自研能力的创新型公司,而乐普生物这种依靠并购发展的公司则被市场所嫌弃。
其实本质上,市场“嫌弃”的并不是乐普生物,而是依靠并购驱动的发展模式,是依靠资本所堆砌的“伪创新”时代。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024/07/29/7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