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成本下降明确,宽松节奏待观察——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

摘要

2025年2月13日,央行发布《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一个核心的表述变化是对融资成本的要求从之前的“稳中有降”改为“下降”。我们认为,近期较好的经济金融数据可能是央行不急于宽松的主要原因。接下来货币宽松的节奏大概率仍将跟随经济形势的变化,2月票据利率值得关注。在货币宽松的执行上,央行可能会有更加丰富的政策选项。降准仍有一季度落地的可能,在降息的选择上,自律机制有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货币宽松能否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回升,我们认为关键仍在于风险溢价能否下降,更多直达资产负债表、尤其是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政策,将更有利于释放货币宽松对经济的拉动效果。

正文

从“稳中有降”到“下降”,央行对降融资成本的表述更加清晰。2024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与货币政策相关的重要报告或者文章包括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通稿[2]、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3],与这些文件相比,本次《报告》基本延续了核心表述。但不同的是,对融资成本要求的表述有所变化。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通稿提出“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但这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摘要部分的表述是“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正文部分的表述是“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行”。从“稳中有降”到“下降”/“下行”,在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之后对核心表述做了改变,我们认为这进一步表达了政策层面对于推动融资成本下降的清晰态度。但与此同时,银行间流动性却相对紧张。今年1月以来,短端利率持续运行在逆回购利率上方,一度突破利率走廊。如何把以上两个现象联系起来?

我们认为,近期较好的经济金融数据可能是央行不急于进一步宽松的主要原因。从去年11月以来,政府债发行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25年1月政府债净发行超过9000亿元,连续6个月维持在9000亿元以上。从票据利率来看,12月底到春节前票据利率明显较高,可能意味着银行信贷需求投放较好,根据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发布的评论,“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有望在去年较高基数下,继续保持较好增长”[4]。从实体数据来看,2025年1月国内各类挖掘机销量5405台,同比下降0.3%,在工作日同比减少10天左右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这样的同比降幅,说明近期实际的需求还是比较强。

本次《报告》延续了近期以来央行对汇率的重视,我们在《稳汇率之后的宽松空间》中梳理了稳汇率政策与降息降准之间的联系,发现历史上稳汇率并不会影响降准操作,同时如果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稳汇率的政策也不会推迟降息。因此,近期货币政策不急于进一步宽松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汇率走势关系没有那么紧密。

接下来货币宽松的节奏大概率仍将跟随经济形势的变化,2月票据利率值得关注。综合上面的分析,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成为促成货币宽松力度变化的重要触发点,从目前各方面的数据来看,票据利率的快速变化值得关注。在12月底到1月连续两个月票据利率维持高位之后,农历新年开工后的票据利率迅速跌至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下,然后小幅上升。如果2月底票据利率再度冲高,意味着短期信贷需求可能仍然较强,银行间利率可能仍然相对较紧张;如果2月底票据利率低位徘徊,意味着信贷需求可能在脉冲后有所回落,货币宽松的前期信号可能逐步出现。

在货币宽松的执行上,央行可能会有更加丰富的政策选项。本次《报告》设置了5个专栏,其中4个专栏与货币政策工具有关,未来的货币政策宽松的方式可能也会更加灵活,具体来看:

降准仍有一季度落地的可能。由于政府债发行连续位于较高水平、近期信贷投放数据可能较好,如果2月信贷投放不出现同比大幅波动,1季度银行准备金消耗速度可能不慢,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仍有必要。本次《报告》也专门提出“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在降息的选择上,自律机制有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去年三季度的报告不同,本次《报告》在摘要部分强调“加强利率政策执行”,正文中对应的就是“有效落实各项自律倡议”。与此同时,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发表的评论指出“未来关键是要把握好支持实体经济和维护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的平衡”。结合央行对汇率、金融机构稳定性和增长的关注,我们认为有一种可能的政策选项是,如果经济再度出现下行压力,即使央行不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但可能会引导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同时通过自律机制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带动LPR报价利率下行。

●货币宽松能否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回升,我们认为关键仍在于风险溢价能否下降。我们在报告《货币政策如何“超常规”| 漫长的周期系列(一)》指出,风险溢价的上升制约了货币政策宽松的传导效果,要解决风险溢价的问题,需要更多直达资产负债表的政策。本次《报告》中,央行进一步强调了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工作,增加了对于保险机构风险防范的表述,去年新设立的两项工具也表达了央行对资本市场的重视。除此以外,本次《报告》提出要“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后续的具体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观察。我们认为,更多直达资产负债表、尤其是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政策,将更有利于释放货币宽松对经济的拉动效果。注:本文来自中金公司2025年2月14日已经发布的《对降低融资成本的表述更清晰| 2024年4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评》;周 彭 分析员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1070001 SFC CE Ref:BSI036、张文朗 分析员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0080009 SFC CE Ref:BFE988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782.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02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02

相关推荐

  • 贸易战新变数:被低估的加墨关税

    2025年2月1日,特朗普签署命令对加拿大、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但于2月3日同意推迟30天实施。为何特朗普针对“加墨”的关税政策反复调整?新一轮关税又将如何影响全球贸易?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1.加拿大与墨西哥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 研究表明,歧视性的贸易壁垒会促使企业通过其他国家/地区转运,加拿大和墨西哥是主要转运渠道。具体来看,Bown &am…

    2025年3月25日
    1100
  • 港股还能买吗?

    上周港股强劲反弹并一举再创新高,国内政府工作报告和特朗普美国国会演讲符合预期,消除了市场此前对可能低于预期的担忧,再加上通用型AI Agent产品Manus发布等进展为科技股重估提供新催化,市场在回调一周后快速反弹。恒生科技大涨8.4%,恒生指数上涨5.6%,恒生国企和MSCI中国指数分别上涨5.9%和6.4%。板块层面,媒体娱乐(+11.3%)、原材料(+…

    2025年3月25日
    1400
  • 酷派手机,没有奇迹

    在日前同时刊发2023年、2024年中期业绩及独立调查报告后,酷派集团复牌已经稳了,很多人想知道的是,酷派手机在京基系手里究竟会走向何处? 2023年,公司手机及配件收入规模不到2亿港元,酷派这一昔日叱咤江湖的手机品牌,早已脱离主流市场,只能在下沉市场里左支右绌。 如果品牌创始人郭德英回头,应该不会对酷派有任何留恋。自2021年消失在酷派集团股东名单中后,这…

    2025年3月25日
    800
  • 洪灏最新发声:目前的反弹是情绪变化的结果,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强阻力位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近日在彭博的访谈中,围绕DeepSeek,以及最近市场的反弹和其持续性,分享了最新观点。 洪灏表示,最近我们迎来了一波不错的反弹;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从情绪性的反弹变成持续性的“长牛”,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处理。 就过去10年而言,上市公司整体的每股收益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股票的涨跌更多地来自于估值倍数的变化。 而本轮的反弹背后,…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600
  • 国君策略:反弹之后,股指料将横盘震荡

    摘要 大势研判:快速反弹后,股指将横盘震荡。国泰君安策略是少数旗帜鲜明判断“股市料将在农历春节前企稳”,以及坚定指出“持股过节,企稳反弹科技为要,并扩围港股”的团队。春节后,我们明确判断,“看好春节-两会窗口期,科技依然是先锋”,引领了市场共识的形成。我们对后市的看法如下:1)决策层对经济形势与资本市场态度的积极转变,以及中国AI产业趋势的出现,维持2025…

    2025年3月25日
    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