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2024年,各地普遍对化债工作高度重视,部分区域化债成果显著,内蒙古声称有望率先退出高风险省份。2024年,各地普遍对化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深入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部分区域化债成果显著,内蒙古预算报告中表示“自治区化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率先退出高风险省份”。总体来看,各地化债成果主要涉及压降平台数量和债务、降低债务成本、推进隐债化解、清偿拖欠款等方面。
1)江苏、辽宁、吉林、宁夏等地压降平台数量较多,2024年江苏、辽宁、吉林压降平台数量在50%以上,宁夏压降比例达76%,天津清理融资平台75家,吉林、河南分别压降平台187家、118家,宁夏平台债务较峰值下降43%,新疆表示融资平台清退进度居全国前列。
2)江苏、天津、广西、重庆的融资成本大幅下降,江苏全省融资平台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约60bp,天津隐债平均利率降低1个百分点,重庆2024年平均发行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广西新发债券平均利率下架303bp,大幅降低了付息压力。
3)吉林、广西、宁夏隐债化解进度靠前。16个地区在预算报告中提及隐债化解进度,其中吉林存量隐债较“331”压降80%,82.9%的市县区隐债清零;广西隐债余额较2018年减少70%以上;宁夏隐债超额化解,规模较2023年3月末下降78%。
2024年化债工作有力开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地方积极利用各类化债工具。根据预算报告2024年各地化债的“工具箱”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地方加强债务监测、显性债务置换、盘活资产资源、债务重组、应急资金等。
1)多地强调全口径常态化监管债务,辽宁、吉林、安徽、云南等地定期开展债务摸排。
2)2024年政府显性债务的化债额度主要有三部分,盘活结存限额4000亿(实际发行4890亿元)、特殊新增专项债和2万亿化债专项债。加总三类化债地方债,重点地区占比32%,而2023年特殊再融资额度明显倾向重点地区,重点地区额度占70%。
3)吉林、湖北等五个地区提及盘活存量资产的化债方法。由于2024年收入端承压、支出压力较大,地方明显加大了盘活资产的力度,2024年非税收入同比达25.4%。
4)重庆、天津、内蒙古和广西的预算报告中强调通过展期重组化解债务风险,债务重组主要是对存量债务展期和降息,核心是金融机构的支持和让利,其中天津表示积极争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总部支持,推动隐债缓释及平台经营性债务贷款重组。
从2025年各地的化债安排来看,各地依旧把化债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和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2025年,地方对化债工作依旧高度重视,1)持续推进一揽子化债方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总基调不变。2)多数地方提到完善全口径债务监测机制,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债务情况将更全面、更及时。3)各地对新增隐债和虚假化债措辞更加严厉,北京、河北、山东等把不新增隐债作为“铁的纪律”,河北、吉林、贵州等地将严格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4)各地普遍强调加快融资平台的退出和转型,压降融资平台数量、推动平台市场化转型,其中江苏、江西强调防止企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化,江苏严禁新设融资平台。5)重庆表示要腾挪债务空间支持高质量发展,表述较为特殊,关注重庆后续对于化债和支出的变化。
地方债务化解有序推进,但多地表示2024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地区化债任务较重,预计2025年地方财政形式依旧严峻,持续推进化债工作的背景下,财政发力仍受限。2024年各地普遍表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总体来看,收入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弱势运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回落,而支出端,强化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三保”、债务付息等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因此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尤其是基层财政运行较为困难。其中,不少地区表示部分地方债务压力较大、化债任务较重、债务风险依旧较高。对于2025年,各地普遍表示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一方面国内基本面尚未发生明显变化,叠加外贸不确定性增强,非税收入挖掘空间有限,收入端增长或疲弱;另一方面,支出压力较大,国家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促消费和扩投资的支出需求更大,同时民生、化债、基层“三保”等刚性支出持续增长,北京、浙江、河南、海南、甘肃、新疆均表示2025年财政支出腾挪空间有限。在化债工作持续推进的背景下,2025年地方财政发力仍面临掣肘。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财政收入超预期
报告正文
1. 2024年各地化债成果
2024年,各地普遍对化债工作高度重视,部分区域化债成果显著,内蒙古声称有望率先退出高风险省份。2024年,各地普遍对化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深入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部分区域化债成果显著,内蒙古预算报告中表示“自治区化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率先退出高风险省份”。总体来看,各地化债成果主要涉及压降平台数量和债务、降低债务成本、推进隐债化解、清偿拖欠款等方面。
1)江苏、辽宁、吉林、宁夏等地压降平台数量较多。12个地区在预算报告中提及2024年的压降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进展,其中江苏、辽宁、吉林压降平台数量都在50%以上,宁夏压降比例达76%,天津清理融资平台75家,吉林、河南分别压降平台187家、118家,宁夏平台债务较峰值下降43%,新疆表示融资平台清退进度居全国前列。
2)江苏、天津、广西、重庆的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在广谱利率持续下行的环境下,叠加地方加大化债力度,地方债务成本普遍压降,6个地区在预算报告中明确公布了2024年债务成本压降的成果,其中江苏全省融资平台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约60bp,天津隐债平均利率降低1个百分点,重庆2024年平均发行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广西新发债券平均利率下架303bp,大幅降低了付息压力。
3)吉林、广西、宁夏隐债化解进度靠前。16个地区在预算报告中提及隐债化解进度,其中吉林存量隐债较“331”压降80%,82.9%的市县区隐债清零;广西隐债余额较2018年减少70%以上;宁夏隐债超额化解,规模较2023年3月末下降78%。
3)吉林、广西、宁夏隐债化解进度靠前。16个地区在预算报告中提及隐债化解进度,其中吉林存量隐债较“331”压降80%,82.9%的市县区隐债清零;广西隐债余额较2018年减少70%以上;宁夏隐债超额化解,规模较2023年3月末下降78%。
2. 2024年地方化债“工具箱”
2024年化债工作有力开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地方积极利用各类化债工具。根据预算报告的表述,2024年各地化债的“工具箱”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地方加强债务监测、显性债务置换、盘活资产资源、债务重组、应急资金等。
首先,2024年多地强调全口径常态化监管债务,辽宁、吉林、安徽、云南等地定期开展债务摸排。2024年,多地开展和推进全口径常态化地方债务监管,例如甘肃预算报告中提及,构建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紧盯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债务、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重点领域,动态统计分析,加强预警提示,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除了常态化的监测之外,部分地区通过定期摸排加强债务监管,例如辽宁2024年开展政府隐性债务“大起底”式核查专项行动,安徽按季度开展融资平台债务统计监测,云南按旬、月、季调度研判各地政府债务风险情况,督促落实化债任务。
其次,大规模的显性债务化债额度是地方偿债的重要资金来源,2024年非重点地区获得的化债额度比重较2023年明显提升。2024年政府显性债务的化债额度主要有三部分,盘活结存限额4000亿(实际发行4890亿元)、特殊新增专项债和2万亿化债专项债。1)对于缺少“一案两书”的新增专项债,重点地区占比23%,非重点地区占77%。2)对于2万亿化债专项债,重点地区占35%,非重点地区占65%,其中江苏、贵州、四川、湖南、山东、河南等地发行规模较大,或主要与地方隐债规模及财力相关。3)相较2023年,非重点地区获得的化债额度明显提升,加总三类化债地方债,重点地区占比32%,而2023年特殊再融资额度明显倾向重点地区,重点地区额度占70%。
此外,盘活国有资产也是2024年地方化债的重要手段之一。2024年3月6日,财政部在记者会上再次提到“通过安排财政资金、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逐步化解风险,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在2024年预算执行报告中,吉林、湖北等五个地区提及盘活存量资产的化债方法。实际上,由于2024年收入端承压、支出压力较大,地方明显加大了盘活资产的力度,2024年非税收入同比达25.4%。
另外,重庆、天津、内蒙古和广西的预算报告中强调通过展期重组化解债务风险。债务重组主要是对存量债务展期和降息,核心是金融机构的支持和让利,天津、内蒙古、重庆和广西的2024年预算执行报告中均提到了债务重组的措施,其中天津表示积极争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总部支持,推动隐债缓释及平台经营性债务贷款重组。
3.
2025年地方化债怎么看?
从2025年各地的化债安排来看,各地依旧把化债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和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2025年,地方对化债工作依旧高度重视,普遍强调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机制、严禁新增隐债和化债不实、加快融资平台退出和转型,此外江苏等地强调防止国有企事业单位平台化,重庆表示要腾挪债务空间支持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
1)持续推进一揽子化债方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总基调不变。
2)多数地方提到完善全口径债务监测机制,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债务情况将更全面、更及时。
3)2025年,各地对新增隐债和虚假化债措辞更加严厉,北京、河北、山东等把不新增隐债作为“铁的纪律”,河北、吉林、贵州等地将严格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4)各地普遍强调加快融资平台的退出和转型,压降融资平台数量、推动平台市场化转型,其中江苏、江西强调防止企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化,江苏严禁新设融资平台。
5) 重庆表示要腾挪债务空间支持高质量发展,与其他区域相比表述较为特殊,关注重庆后续对于化债和支出的变化。
4. 财政收支紧平衡的压力
地方债务化解有序推进,但多地表示2024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地区化债任务较重。2024年各地普遍表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总体来看,收入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弱势运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回落,而支出端,强化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三保”、债务付息等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因此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尤其是基层财政运行较为困难。其中,不少地区表示部分地方债务压力较大、化债任务较重、债务风险依旧较高。
展望2025年,地方财政形式依旧严峻,持续推进化债工作的背景下,财政发力仍受限。各地普遍表示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一方面 ,内需不足、外贸不确定性增强,房地产市场未见明显起色,非税收入挖掘空间有限,收入端增长或疲弱;另一方面,支出压力较大,国家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促消费和扩投资的支出需求更大,同时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支出、化债刚性支出、基层“三保”支出等持续增长,北京、浙江、河南、海南、甘肃、新疆均表示2025年财政支出腾挪空间有限。在化债工作持续推进的背景下,2025年地方财政发力仍面临掣肘。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财政收入超预期
注:本文来自国盛证券2025年2月16日发布的《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报告分析师:杨业伟 S0680520050001,王春呓 S0680524110001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5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