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节后复工偏慢?

核心观点

今年春运返程规模高于2024年。按照交通部数据,节后20天的累计人员流动达到47.5亿人次,高于2024年同期的44.3亿人次。但这可能并不代表返程复工进度快,这是因为今年节前人口流出的规模同样高于2024年。

但更重要的是节前返乡的人里有多少人回来复工了,我们构建的“返程进度”指标低于前两年(用节后累计流动人次除以节前15天流动人次)。截至正月二十(2.17),今年返程进度为140.8%,2024年和2023年为142.5%和147.2%。

区分城市和流动方向来看,今年一二线城市返程进度都慢于前两年,但二线城市缺口更大。从百度迁徙的人口净流入来看,今年截至正月二十(2.17)4个一线城市返程进度为84.7%,35个二线城市为107%,都低于前两年水平,一线城市23和24年同期平均为93.8%,二线平均为126.6%。

从交通拥堵指数来看,今年节后拥堵程度低于往年,可以验证前面观点,虽然返程人流量更多,但返程进度不如往年。截至正月二十(2.17),一二线城市拥堵指数分别为1.55、1.45,低于2024年的1.63和1.51。跟平时拥堵状况相比,一线城市恢复了89.3%,二线城市恢复到了93.7%。

节后复工偏慢的两个解释:一是地方政府下调财政收入和投资目标,资金压力制约建筑业复工。根据百年建筑的调研数据,截至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全国13532个工地开复工率为23.5%,低于2024年同期的39.9%。资金到位情况不及预期是复工偏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地方性施工企业资金压力依然较大,部分项目缺少一定的启动资金。

从地方规划来看,大多省份调低了2025年的财政收入和投资增长目标,财政压力仍然是约束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19个可比省份中,有15个地区下调了财政收入目标、4个持平。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6省份平均投资目标从7.50%下调至6.88%,大约下调了0.6个点。另一方面,2024年投资目标没有实现的省份,更倾向于下调2025年目标(图表15)。

二是今年服务业相对弱于工业,带来的就业复工偏少。前两年春节前后,服务业强于工业;今年受到以旧换新、抢出口等影响,工业强于服务业。服务业方面,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服务消费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3%,而2024年增速是52.3%;工业方面,今年节后20天整车货运指数平均为66.5,而2024年仅为58.0。工业走强、服务业走弱,但工业就业人数不到服务业的三分之一,带来的就业复工没有前两年那么多,生产结构的变化对返程复工影响也较大。

风险提示:(1)天气变化可能影响复工。2025年春节后多地遭遇寒潮、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部分地区因道路结冰导致物流受阻。此外,春季冷暖交替频繁(如广东“回南天”加速化学品挥发),也对施工有一定影响;(2)一季度经济增速如不及预期或加速基建投资、加快复工。若一季度GDP增速低于目标,政府可能通过加快基建投资加快施工来扩大有效需求。需关注政策落地节奏与资金到位效率的匹配度;(3)交通数据口径差异。交通部统计数据和百度迁徙等数据口径差别较大,两者差异可能导致企业对复工进度产生误判,可能对结论带来一定影响。

1. 今年节后返程进度慢于前两年

1.1. 今年春运返程规模高,但“返程进度”慢于前两年

今年春运返程规模高于2024年。按照交通部数据,节后20天的累计人员流动达到47.5亿人次,高于2024年同期的44.3亿人次。但这可能并不代表返程复工进度快,这是因为今年节前人口流出的规模同样高于2024年,节前15天跨区域人员流动达到33.7亿人次,2024年同期只有31.1亿。

因此,更重要的是节前返乡的人里有多少人回来复工了,我们构建的“返程进度”指标低于前两年。我们用节后累计流动人次除以节前总流动人次,得到“返程进度”指标。交通部口径的春运数据从节前15天开始统计,因此通常在正月十五前后超过100%,据此我们得到两个结论:第一,今年返程进度慢于前两年。截至正月初九(2024年是初九开始上班),今年复工进度为75.5%,低于2024年的80.7%;截至正月二十(2.17),今年返程进度为140.8%,2024年和2023年为142.5%和147.2%。第二,铁路代表的中长途跨省返程要弱于总返程。从铁路客运的“返程进度”指标来看,今年正月初九为63.1%,低于2024年的64.8%;正月二十为139.5%,2024年和2023年分别为142.5%和173.2%。

从百度迁徙数据所刻画的全国人员流动情况来看,节后复工进度也低于前两年。由于百度迁徙数据比交通部春运数据时间更长,我们可以用节后累计流动人次除以节前20天总流量得到“返程进度”指标,相比交通部数据的分母延长5天。截至正月二十(2.17),今年返程进度为140.8%,2024年和2023年为142.5%和147.2%。

为什么节后复工偏慢?

为什么节后复工偏慢?

为什么节后复工偏慢?

1.2. 二线城市返程进度通常快于一线

分城市来看,二线城市返程进度要快于一线,这是每年常态,但今年二者差距缩小。

从时间线来看,二线城市返程开启的时间一般比一线城市早。过去3年,我们统计的35个二线城市[1]平均从正月初二开始返程,这一天开始人口净流入由负转正;而4个一线城市平均从正月初三才开始出现人口净流入,比二线城市晚一天。

今年一二线城市返程进度都慢于前两年,但二线城市缺口更大。从百度迁徙的人口净流入来看,今年截至正月二十(2.17)4个一线城市返程进度为84.7%,35个二线城市为107%,都低于前两年水平,一线城市23和24年同期平均为93.8%,二线平均为126.6%。跟前两年相比,二线城市缺口更大,一二线城市差距在缩小。

为什么节后复工偏慢?

为什么节后复工偏慢?

从交通拥堵指数来看,今年节后拥堵程度低于往年,可以验证前面观点,虽然返程人流量更多,但返程进度不如往年。截至正月二十(2.17),一二线城市拥堵指数分别为1.55、1.45,低于2024年的1.63和1.51。跟平时拥堵状况相比,一线城市恢复了89.3%,二线城市恢复到了93.7%。

为什么节后复工偏慢?

2. 为什么今年节后复工偏慢?

2.1. 下调财政和投资目标,资金制约建筑业复工

对于建筑业而言,资金约束较大。根据百年建筑的调研数据,截至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全国13532个工地开复工率为23.5%,低于2024年同期的39.9%;劳务上工率27.5%,低于2024年同期的38.1%;资金到位率35.0%,农历同比减少。根据百年建筑调研,资金到位情况不及预期是复工偏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地方性施工企业资金压力依然较大,部分项目缺少一定的启动资金。

为什么节后复工偏慢?

为何今年建筑业复工仍受资金约束呢?我们发现,5年10万亿化债改善地方财政现金流,从而改善投资的逻辑尚未兑现,从地方规划来看,大多省份调低了2025年的财政收入和投资增长目标,财政压力仍然是约束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财政收入目标来看,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调整、PPI同比负增长等因素对税收收入带来一定拖累,大部分地区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的态度没有2024年乐观,19个可比省份中,有15个地区下调了收入目标、4个持平。其中部分省份调整幅度较大,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从10%下调至3%。

2025年大部分省份谨慎设定投资目标,并且2024年目标没有实现的省份,2025年下调幅度更大。16个可比省份中,8地下调了2025年投资目标,4地持平,只有吉林、江西、重庆、西藏4地上调目标。按照算术平均来看,16省份平均投资目标从7.50%下调至6.88%,大约下调了0.6个点。另一方面,2024年投资目标没有实现的省份,更倾向于下调2025年目标,如图表15。

为什么节后复工偏慢?

为什么节后复工偏慢?

2.2. 今年服务业弱于工业,带来的就业复工偏少

前两年春节前后,服务业强于工业;今年受到以旧换新、抢出口等影响,工业强于服务业,而工业就业人数不到服务业的三分之一,带来的就业复工没有那么多。生产结构的变化对返程复工影响也较大。

节后工业受到抢出口、以旧换新的影响,生产强劲。从货运来看,今年节后20天整车货运指数平均为66.5,而2024年仅为58.0。货运是工业的血脉,更高的货运指数意味着更多的原材料和产品运输,也意味着更强的工业生产。另一方面,从出口货运来看,由于抢出口的影响,今年1月中国发往美国的集装箱发货量同比增长9%。

相比之下,今年春节期间服务业增速低于2024年。国家税务总局利用增值税发票数据,统计了各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情况。今年春节,全国服务消费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3%,而2024年增速是52.3%。

为什么节后复工偏慢?

风险提示

(1)天气变化可能影响复工。2025年春节后多地遭遇寒潮、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部分地区因道路结冰导致物流受阻。此外,春季冷暖交替频繁(如广东“回南天”加速化学品挥发),也对施工有一定影响。

(2)一季度经济增速如不及预期或加速基建投资、加快复工。若一季度GDP增速低于目标,政府可能通过加快基建投资加快施工来扩大有效需求。需关注政策落地节奏与资金到位效率的匹配度。

(3)交通数据口径差异。交通部统计数据和百度迁徙等数据口径差别较大,两者差异可能导致企业对复工进度产生误判,可能对结论带来一定影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5839.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08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08

相关推荐

  • 两会定调后,地产走势怎么看?

    两会“地产”定调有哪些增量? 对比此前对行业信心产生较大积极影响的“926”政治局会议,我们认为,两会地产政策表述延续了“稳楼市”的核心基调,主要增量点在于给予“存量收购”方面更为宽松的政策空间。尤其在价格角度,如此前收购存量房用于配售型保障房,按照“土地成本、建安成本不超过5%的利润”确定配售价格,市场化原则下,存在政府资金平衡与房企折价意愿冲突等堵点问题…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1000
  • 美国4月组合关税有哪些新花样?

    美国关税的“D-day”(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诺曼底登陆的日子)渐近,4月份特朗普的新关税组合拳或分两部分:一是“对等关税”;二是针对性的行业关税。 对等关税本身的不确定性主要在于“非税壁垒”将被多大程度纳入计算,对中国而言,加征对等关税的“纸面”空间目测有限(美对中关税>中对美关税+进口增值税),但不排除将其他贸易壁垒加入计算从而再次提高关税;预计印…

    2025年3月25日
    1700
  • 南向流入还有多少空间?

    继前一周再创新高突破24,000点后,上周港股震荡回调。尽管上周五市场大幅反弹,但指数层面,恒生科技整体下跌2.6%,恒生指数下跌1.1%,恒生国企和MSCI中国指数分别下跌0.4%与0.1%。板块层面,必需消费(+3.8%)、多元金融(+3.5%)及保险(+3.5%)等领涨,媒体及娱乐(-1.9%),信息技术(-1.7%)、可选消费(-1.1%)等落后。周…

    2025年3月25日
    1400
  • 欧洲经济的“困局”与“破局”

    摘要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推动下,延宕三年的俄乌冲突似乎初见“和平”曙光。俄乌停战对欧洲经济是否意味着“和平红利”,欧洲经济能否走出“低温经济”状态? 热点思考:欧洲经济的“困局”与“破局” 一、短期欧洲经济的“压力”来自何处?俄乌、工业、关税 俄乌局势:多方诉求不同,欧洲难掌“话语权”。美国的三大诉求是:1)节省国防开支;2)改善稀土等资源供应;3)降低能源…

    2025年3月25日
    1400
  • 中信证券:德国大选结果落定,欧洲政治动荡暂息

    当地时间2月23日,德国举行联邦大选,基民盟/基社盟阵营得票领先,默茨有望成为新一届德国政府总理,需关注后续其如何领导组阁谈判。默茨立场偏中右翼,主张收紧移民政策,更关注能源独立而非绿色转型,支持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减税与削减公共开支,支持灵活调整“债务刹车”机制从而促进投资,对华态度强硬与务实并存。在俄乌问题上,默茨在对乌援助上立场更为坚定。中信证券判断,面…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2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