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晚间,亿华通作为“氢能第一股”发布公告宣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通过发行A股方式收购旭阳集团旗下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下称“旭阳氢能”)100%股权及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亿华通A股自2月27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5个交易日,截至停牌前,总市值56.13亿元。
H股则继续交易,消息影响下,2月27日亿华通H股一度涨超30%,截至发稿,报27.85港元/股。总市值64.40亿港元。
欲借并购加码氢能产业
根据公告,此次收购的交易对方初步确定为旭阳集团,双方已签署《合作意向协议》。
股权结构显示,旭阳氢能的股东为旭阳集团、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8.75%、31.25%。
旭阳氢能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氢气供应商,也是港股公司中国旭阳集团转型氢能产业的重要载体。通过此次收购,亿华通旨在扩大其在氢能领域的产业规模,并延长产业链条。旭阳氢能以河北省定州市为中心,辐射推进“制-储-运-加-用+研”的全产业链布局,建立了氢能生产、储运、分销网络,打造形成一体化闭环产业圈和生态模式。
此次收购对于亿华通来说,不仅有助于其在氢能领域的战略布局,还能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通过整合旭阳氢能的资源,亿华通有望在氢能供应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尽管亿华通在氢能领域不断拓展,但其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2024年1月24日,亿华通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7亿元至5.2亿元,同比下降52.14%至113.81%;扣非后净利润亏损4.7亿元至6.3亿元,同比下降63.29%至118.87%。
亿华通自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以来,一直面临连年亏损的困境。2021年至2023年,亿华通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1.67亿元、-2.43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78亿元、-1.85亿元、-2.88亿元。对于业绩下滑,亿华通表示,当前燃料电池行业尚处于商业化的初期阶段,市场的产销规模总体偏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导致综合成本较高。
此外,亿华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加4.21%,其中应收账款已达到17.13亿元。公司还存在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的风险,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1亿元。
恒泰证券最新的研报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周期上还处于导入期,从销量、市场渗透率等指标来看,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阶段可类比的是2010年左右的电动汽车,核心原因是购置成本高昂、使用成本高、加氢站数量少等。企业经营中,则主要面临电池系统平均售价持续下降、规模不经济等挑战。
如果本次交易能够落地,无疑将大大丰富亿华通在氢能领域的业务丰富度,甚至一步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不过,目前尚不能确定亿华通本次交易的最终交易范围。
行业政策东风频吹
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全国23个省级行政区将氢能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氢能作为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据Wind,2024年,超过30只氢能源概念股净利润同比增长,绿氢产业的大额投融资频繁出现。
政策方面,2025年1月1日,我国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首次将氢能写入国家法律,明确其能源属性,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2024年,中国首部《能源法》正式通过,明确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氢能的能源地位。2024年9月和10月,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发布了多条与氢能相关的政策,推动氢能产业化发展。
企业经营方面,2024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的氢能源概念股有37只,其中金发科技、建投能源、长城汽车和龙净环保等企业表现突出。金发科技2024年上半年发力氢能领域,子公司氢气及相关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570%。
投融资方面,2025年1月,晋储(乌拉特中旗)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绿电制氢项目获批,总投资57.19亿元。同月,中国能建的风光制氢氨一体化项目获批准,总投资40亿元。2024年12月,海德氢能获得阿美风险投资的战略投资,隆基绿能的子公司隆基氢能与HydrogenPro ASA签署投资协议,进一步推动氢能技术的发展。
国金证券研报表示,2025年是氢能中长期规划的结算时点,氢能将进入放量冲刺期。具体而言,2023年至2024年,大量绿氢项目开始申报立项,国内立项的绿氢产能已超680万吨。随着政策出台、示范效应和产业降本三者共同驱动,项目落地进程将加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6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