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英特尔作为昔日的芯片巨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再度延期
当地时间2月28日,英特尔宣布,其在俄亥俄州的芯片制造工厂建设不断推迟,原本计划2025年投产的第一座工厂,现预计要到2030年或次年才能投产,第二座工厂的投产时间也相应延后。
这一方面是由于英特尔试图使晶圆厂的投产与业务需求和市场需求保持一致,以负责任地管理资本;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近年来业绩下滑的现状。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实际上在近一年前已出现一次延期。去年3月时,英特尔曾表示Mod1和Mod2均计划于2026年至2027年完工,并于约一年后正式投运。
回顾来蓝,英特尔在2022年曾承诺将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建造一家规模庞大的芯片制造综合体Ohio One,其中包括8家制造厂,以提高半导体产能,最初计划是于2025年开始投产。
然而,根据最新的时间表,第一座晶圆厂Mod1要到2030年才能完成建设,并于当年或次年开始运营;第二座晶圆厂Mod2可能会在2031年完工,并于次年开始运行投产。
英特尔代工制造副总裁兼全球运营官Naga Chandrasekaran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
“随着我们继续在美国工厂进行投资,我认为重要的是,要使我们晶圆厂的投产与我们的业务需求和更广泛的市场需求保持一致。这是我们一贯的做法,因为它使我们能够负责任地管理我们的资本,并适应客户的需求。”
困境重重
英特尔的业绩持续滑铁卢,主要源于其未能及时赶上人工智能发展的热潮。
在AI时代,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英特尔在这一领域的布局相对滞后,导致其逐渐失去了市场领先地位。2024年,英特尔的股价重挫近60%,最新财报显示其创下56年历史上的最大亏损。
去年全年来看,该公司股价更是惨遭“腰斩”。这种种导致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帕特·盖尔辛格(Pat Gelsinger)在去年12月被解雇。
在市场竞争方面,英特尔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AMD在CPU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2024年第四季度,AMD的市场份额创下新高,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个百分点。在数据中心业务方面,AMD的服务器收入份额飙升至35.5%,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6个百分点。而英特尔的数据中心CPU销售额则创下13年来的最低点。
此外,英伟达凭借其GPU在AI芯片市场上占据了约80%的市场份额,其产品被AI企业视为首选的高端芯片。英特尔虽然推出了Gaudi 3芯片,试图在AI芯片市场与英伟达一较高下,但市场格局已定,英特尔在AI芯片市场的份额仍然较小。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特尔成为了潜在的收购目标。
去年9月有报道称,博通和台积电正考虑对英特尔进行拆分收购,博通有意收购其芯片设计业务,台积电则对英特尔的晶圆厂感兴趣。然而,这一过程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美国政府的态度、技术整合的难度以及市场反应等。
此外,马斯克也曾传出有意收购英特尔,以补全其在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的产业链,但这一计划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和管理挑战。
英特尔的困境也引发了业界对其未来发展的广泛讨论。
一方面,有人认为英特尔可以通过分拆业务来实现轻装上阵,专注于芯片设计或制造领域,从而恢复其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忧英特尔的拆分可能导致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重大变化,尤其是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可能进一步加剧算力领域的分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6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