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引言:今年以来港股引领中国资产,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那么谁是加仓港股的主力?各类资金主要买卖哪些方向?内外资持仓结构如何?后续还有多少增量资金?详见报告。

一、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根据港股托管机构拆分来看,南下资金或是本轮做多港股的主力资金之一。1月14日至2月26日,港股通累计净流入1672.1亿港元,而同期国际中介、中资中介和香港本地中介分别减仓787.0亿港元、554.6亿港元、97.7亿港元。

节奏上,春节前后,外资净流入规模抬升,但又于2月中旬止盈,而内地资金持续南下。具体而言,DeepSeek引发了海外资金对于中国资产的重估,代表外资的国际中介自1月27日起转为快速加仓港股,但又于2月17日开始转为净流出。与之相对的是,南下资金为港股持续贡献增量。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此外,相比于过去港股几次反弹,本轮南下资金流入更坚决。和22-24年期间4次由宏观因子驱动的反弹相比,由于本轮的改善更多源自产业趋势迭代和企业盈利修复,叠加港股仓位和估值在大涨后仍较低,因此本轮南下资金净流入节奏逐渐加速,尤其是在近一周震荡调整的市场环境中呈现出了“越跌越买”的特征。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二、各类资金加减仓港股结构有何特征?

行业层面上,春节以来港股的火热行情中,AI和医药等成长板块是资金流入的主要方向,而红利相关板块遭减仓较多。根据测算,2月3日至2月26日,资金主要加仓软件服务、专业零售(主要为阿里巴巴)、药品及生物科技、媒体及娱乐和电讯等板块,净流出银行、保险、建筑、纺织及服饰和工业工程等行业较多。尽管AI板块是南下资金与外资的共识,但具体增配环节有所差异。外资大幅增配以软件服务、资讯科技器材为代表的中上游环节,而南下资金除了增配专业零售、电讯、半导体等环节外,还广泛增配大量“AI+”领域,包括媒体娱乐、医疗医药、汽车等。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除了“AI+”板块之外,南下资金依然持续流入红利板块,并与部分中资中介和香港本地中介资金形成共振。2月3日至2月26日,南下资金依然持续流入以银行、公用事业、保险为代表的红利板块,并在公用事业和保险上与中资中介资金形成共振。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个股层面上,从四类机构净流入前十的个股来看:

南下资金遵循“科技+红利”的“哑铃型”配置。不仅大幅流入以阿里巴巴、中国移动、快手、中芯国际、黑芝麻智能等为代表的AI企业,且仍在持续流入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为代表的高股息个股。但是港股通对于腾讯控股、中国海洋石油美团和小米集团减仓较多。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外资显著青睐具有特色商业模式的科技和消费企业,减仓阿里巴巴和金融行业较多。一方面,其大幅加仓腾讯、小米、美团、商汤、金蝶国际、比亚迪电子和黑芝麻智能等科技龙头,另一方面,国际对于一些“新消费”企业,包括老铺黄金、名创优品也有一定青睐。此外,外资的减仓主要集中于阿里巴巴和友邦保险、汇丰控股、招商银行等金融股。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中资中介资金持续流入金融和石油等高股息个股,主要减仓近期热门的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中资中介区间净流入规模前三的个股为邮储银行、中国平安和中国海洋石油,减仓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和汇丰控股较多。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香港本地中介资金配置更加多元化且“小众”,但同样主要减仓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香港本地中介主要加仓中环新能源、中国儒意、复星国际和灵宝黄金,净流出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的规模较多。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三、内外资持仓结构如何?还有多少增量资金?

(一)外资

外资持有港股规模处于21年以来的中等水平,对港股持仓占比则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月26日,国际中介持股市值为16.30万亿港元,占港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为45.65%,处于2021年以来11.1%的较低分位数水平。对标21年2月和23年1月的持股市值来看,外资持股市值或还有1.87/7.70万亿港元的提升空间。对标23年和21年的高点时期的持股市值占比来看,在港股市值不变的假设下,外资或还有1.41/0.24万亿港元的持仓规模提升空间。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行业层面,外资偏好资讯科技、可选消费和金融行业,合计仓位占比近80%截至2月26日,国际中介前5大重仓行业分别是非必需性消费、资讯科技、金融、地产建筑和工业。并且拉长来看,尽管过去几年外资流出港股较多,但资讯科技和可选消费和的合计仓位占比却持续上升,均与21年2月和23年1月的水平相当。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个股层面,2021年以来,外资前十大重仓股清一色为科技+金融龙头。截至2月26日,国际中介前5大重仓行业分别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美团和友邦保险。2021年以来,外资对个股的偏好也较为固定,前十大重仓股较为稳定,尤其是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长期占据前两大重仓,当前多数重仓股的仓位已经高于21年2月和23年1月的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4月以来,国际中介前五/前十大重仓股持仓规模占比飙升,或指向外资持股集中度持续上升、主要拥抱港股科技和金融龙头。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二)内地公募基金

截至2024Q4,公募港股仓位为11.5%,较历史高点仍有一定提升空间。截至2024年四季度,全持仓口径下,主动偏股基金港股投资市值为3675.58亿元,占全部股票投资市值的比重为11.5%。假设其港股仓位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话,根据24Q4的持股规模推算,或仍有700亿以上规模的增量。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行业层面,主动偏股基金长期重仓可选消费和资讯科技。十大重仓股口径下,截至去年四季度,公募的港股前五大重仓为资讯科技、可选消费、医疗保健、能源和工业。但由于过去几年对红利板块的增配,当前主动偏股基金在科技互联网板块(资讯科技行业+阿里巴巴+美团,全文同)的仓位刚回到23年一季度的水平,距离21Q1的最高点依然有2.86%的仓位提升空间。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个股层面上,公募港股重仓股波动相对较大,但对于腾讯和美团的偏好较稳定。截至24Q4,主动偏股基金前五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美团、中国海洋石油、小米集团和阿里巴巴。相比较于外资重仓股,公募港股重仓股的行业配置更加多元化且变化更大。此外,对比21Q1和23Q1来看,公募在腾讯控股、美团、小米、阿里巴巴等科技龙头的仓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三)非公募港股通

得益于过去几年南下资金的大幅流入,去年四季度,剔除公募基金后的港股通持仓市值超3.4万亿港元。截至24Q4,剔除非QDII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市值后,其余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的持仓市值为30124.8亿港元,占比为87.9%。假设24Q4险资对港股仓位为10%-30%,按照险资运用余额中股票和基金投资市值估算,则保险持仓占港股通的比重约为13%-4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有港股通中可能有一半及以上的资金可能来自于散户、私募和银行理财等其他投资者。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行业层面上,非公募港股通主要重仓金融、资讯科技和可选消费。截至24Q4,剔除公募后的港股通资金前五大重仓行业为金融、资讯科技、可选消费、电讯和能源业。对比公募基金,其余南下的内地资金对红利板块的配置比例更为显著。非公募港股通对资讯科技+阿里巴巴+美团合计持仓占比为27.19%,低于21Q1和23Q1的水平,后续或还有调仓空间。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个股层面上,非公募港股通更偏好金融、能源和运营商等高股息标的。截至24Q4,剔除公募后的港股通资金前五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

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风险提示

本文为数据分析报告,不构成对行业或个股的推荐和建议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兴业证券2025年3月2日发布的《港股资金面详细拆解》,分析师:张启尧 S0190521080005;陈恭懿 S0190523060001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7258.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15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15

相关推荐

  • 早报(02.07)| 特朗普:将压低油价,“接管”加沙!李飞飞携S1炸场,成本仅50美元;要开一场会,比亚迪市值暴增800亿元

    李飞飞带着S1来炸场,成本仅50美元——昨日盘后一则1月31号的消息开始发酵。李飞飞团队用不到50美元训练出一个叫s1的模型,该模型能媲美OpenAI的o1和DeepSeek的R1。有记者调查后发现,s1模型的训练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Qwen)模型进行监督微调。这意味着,s1模型的神奇“低成本”,是建立在已具备强大能力的开源基础模型之上。 …

    2025年3月25日
    700
  • 1月外汇市场分析: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外汇供求缺口继续扩大

    摘 要 1月份,特朗普关税政策扰动汇市,美元指数高位震荡,人民币时点汇率结束了“三连跌”,但人民币均值汇率继续走弱,汇率指数出现回调。 1月份,跨境资金转为净流出,主要源于资本项下净流出增加、货物贸易资金净流入放缓。证券投资首次成为第一大跨境资金流出项。境外机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意愿总体稳定。 1月份,市场主体囤积外汇和抢购外汇动机继续增强,推动银行结售汇逆…

    2025年3月25日
    2200
  • 12天暴涨139%,A股又一大妖股出没?

    近来,市场风格不断切换,A股涨价题材再次火热,妖股也频频出没。 中毅达,便是其中之一。 截至今日收盘,连续2日涨停的中毅达已然成为化工股中最靓的仔。 自3月10日以来,该股已经创下了12天6板的“战绩”,期间累计涨幅超139%,股价已创近1年新高,目前总市值103.27亿元。 原料涨价潮、游资炒作 本轮化工板块走势强劲的背后,主要受益于化工原料的涨价。 截至…

    2025年3月26日
    1500
  • 百亿调味品巨头陷“零添加”风波,股价5天蒸发11亿!

    当消费者还在为315风暴心有余悸时,调味品行业的 “优等生”千禾味业又撞上枪口。 千禾味业旗下标着“千禾0”的酱油,被检出致癌物镉,商标“千禾0”被曝为文字游戏引发关注。 消息曝光后,资本市场迅速反应。3月21日,千禾味业股价单日蒸发近5亿元,近5日累计跌幅达8.91%,总市值缩水逾11亿元,最新市值116.75亿元。 从“零添加”到“镉”风波 3月19日,…

    2025年3月25日
    800
  • 中信证券:xAI发布Grok-3,诠释“大力出奇迹”

    近期xAI发布Grok-3系列模型,作为全球首个在十万卡集群上训练的大模型,Grok-3应用了合成数据、强化学习、自我纠错机制、人类反馈循环和上下文训练等方法,模型综合能力较前代模型Grok-2提升显著。据xAI官方测评数据,在数学测试、理科测试和代码测试中,Grok-3 Reasoning性能表现超越了o3 mini(high)、Gemini-2 flas…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