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煤炭概念股美锦能源开盘便迅速拉升涨停,截至发稿,仍锁死涨停,成交额5.45亿元,换手率2.63%,涨停板最高有12.28亿元。
消息面上,3月7日,国氢科技与美锦能源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氢能交通项目规模化落地,并启动“全国推广一万台氢能商用车”计划。此外,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长药控股破产整组事宜,有新进展。美锦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另外四家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长药控股重整投资。
“能源+医药”双线布局
3月7日,美锦能源与国氢科技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技术协同与产品开发、终端市场共拓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推进氢能交通项目规模化落地。
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推进“全国推广一万台氢能商用车”战略计划,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使氢能商用车在购置成本、运营经济性等方面全面对标纯电动及传统燃油车型,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氢能交通解决方案。
美锦能源还与新疆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建设石河子美锦“西部氢谷”项目协议,标志着美锦能源从“单一能源供应商”向“氢能全产业链服务商”的战略升级。
能源企业跨界医药领域并不多见。在拓展氢能业务的同时,美锦能源还跨界布局医药领域。
3月6日,美锦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联合四川资本市场纾困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等四家公司组成联合体,参与长药控股的重整投资人公开招募。
如果此次重整投资顺利进行,不仅可能改变长药控股的命运走向,也将对美锦能源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长药控股近年来陷入困境,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净利润亏损7.5亿至5亿元,期末净资产为-5.5亿至-3.7亿元,面临资不抵债,走上重整之路。
值得一提是,长药控股还涉足光伏设备的研发与制造,这一主营业务与美锦能源氢能之间有着不解之缘。这两年,多家光伏企业已经开始布局氢能产业。
行业市场低迷下的困境与转型
美锦能源作为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其发展历程与我国煤炭行业的兴衰紧密相连。近年来,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价格持续走低,给美锦能源等煤炭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从市场环境来看,2024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达到5.4亿吨,同比增长14.4%,而国内煤炭消费量同比增幅却有所收窄。
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煤炭价格下跌,美锦能源的主要产品焦煤和炼焦煤价格也随之下行,公司营业收入受到直接影响。2023年,美锦能源实现营业收入208.11亿元,同比下跌15.4%,归母净利润为2.89亿元,同比大降86.92%。2024年,公司业绩继续下滑,预计全年亏损8亿元-11.5亿元,为近9年来首次出现亏损。
在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美锦能源也面临着库存高企的问题。动力煤主流港口库存约7499万吨,电厂库存约1.06亿吨,均处于近3年高位。高库存进一步压制了煤价,使得美锦能源的产品售价难以提升。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美锦能源除了上述动作,其很早在积极寻求转型与突破。
公司早在2017年便开始布局氢能产业,通过收购飞驰汽车股权等方式,涉足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试图打造从煤炭、焦化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然而,氢能业务目前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仍较小,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公司业绩下滑的态势。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8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