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煤炭股盘中发力,板块指数放量单边上涨超3%,成交量创年内新高;个股方面,大有能源、美锦能源涨停,新集能源、陕西煤业、晋控煤业、郑州煤电、山煤国际等个股涨幅居前。
消息面上,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近期煤炭供给开始收缩,而需求则有所改善,市场悲观情绪逐渐缓解,支撑价格企稳反弹。
高股息+资本增持护底
近期动力煤价格随供暖季结束逐步回落,引发行业协会高度关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联合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发布倡议书,提出五项行业自律措施,包括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推动产量控制、优化洗选加工、限制劣质煤进口及加强行业自律,旨在通过供给端有序调控改善供需平衡,稳定市场预期。
国家层面持续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国家能源局《2025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煤炭稳产增长,原油产量突破2亿吨,为行业发展定调。
在市场需求方面,传统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与新能源革命形成动态平衡。中金公司指出,尽管钢铁、水泥等行业用煤需求承压,但新能源车、人工智能及电气化进程加速将推动能源需求结构性增长,预计煤炭仍具较强增长动能。与此同时,煤炭上市公司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和分红意愿,2024年21%的煤企实施中期分红,仅次于金融板块,高股息属性凸显。
资本市场对煤炭板块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主要基于三大逻辑:一是周期板块内部轮动效应;二是供给端收缩预期升温,行业自律措施或助力煤价企稳回升;三是板块具备”高业绩、高现金、高分红”的红利资产特质。信达证券等机构认为,煤炭行业兼具高景气周期与长期发展壁垒,叠加产业资本增持回购动作(如广汇能源、兖矿能源等近10家企业年内披露增持计划),进一步强化市场对价值底部的认可。
市场价格博弈
复盘历史,煤价自2023年底加速下跌,环渤海港口库存突破3000万吨大关,进口煤冲击与暖冬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让市场陷入“高供给、高库存、低需求”的困局。
中国神华计划4月起全面暂停进口煤采购、3月6日山西应急管理厅严查77座事故煤矿等行业动态,折射出供给端收缩的初步信号。
在这场寒冬中,政策托底与行业自救并行。中煤协倡议控产以稳定价格,叠加印尼出口新规抬升成本,进口量回落预期增强。值得注意的是,长协价机制依然坚挺——675元/吨基准价获煤电双方认可,成本刚性支撑下,煤价跌破700元/吨的概率较低。
行业分化愈发明显。央企龙头凭借资源禀赋与长协优势稳住盈利,中国神华、陕西煤业等企业股息率回升至5%-6%,安全边际凸显;山西焦煤等稀缺资源标的及新能源转型企业,则在估值修复中酝酿弹性。
分析认为,随着夏季用电高峰临近与稳增长政策发力,叠加库存去化预期,板块或迎来“利空出尽”后的修复行情。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煤炭产业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期。一方面通过产能优化与清洁化改造巩固基础保障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与新能源协同发展路径。机构认为,在”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的绿色转型既面临挑战更孕育机遇,而其经济性优势与能源韧性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支撑行业地位。随着供需格局持续改善与价值中枢逐步上移,煤炭板块或将成为资本市场兼具防御性与成长性的战略配置标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8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