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4日以来,信隆健康(002105.SZ)在二级市场吸睛无数。
这只市值不足40亿元的”袖珍股”,在短短8个交易日内连续封板,累计涨幅超114%,区间换手率超113%。
今日(3月13日)早盘,公司虽紧急澄清”未涉足AI医疗及机器人业务”,但仍以缩量涨停收官,封单金额超1.6亿元,显示资金炒作热情不减。昨日,该股盘中曾开板,成交额明显放大,全日成交12.3亿元。
辟谣不改资金追捧
回顾这场股价暴动,始于3月4日,彼时信隆健康的股价尚在7元附近徘徊。随后几个交易日,其股价如同脱缰野马般节节攀升,至3月13日收盘已站稳11.3元高位,期间累计涨幅超过114%,总市值也从30.7亿元飙升至41.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波行情完全脱离了公司基本面的支撑——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仅83.76万元,同比暴跌96%,全年更是预亏1000万至20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再往前,信隆健康营收从2015年的13.5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6.34亿元,后回落至2023年的9.639亿元,其归属净利润自2016年起连续盈利,2021年达2.725亿元高点,但2015、2018、2022、2023年度出现同比下降。
对于最新业绩,信隆健康解释称,净利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要原材料铝材价格较上年上涨近10%;合营企业天腾动力的业务开展不及预期,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金额预计约1000万元;自2023年11月开始,至今未收到中洲应支付的龙华厂临时安置补偿款(约2000万)。
但诡异的是,如此惨淡的业绩却未能阻挡资金涌入的热情,深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自然人累计买入金额占比高达85.96%,其中中小投资者贡献近半数资金。
深交所披露的交易数据显示,这波行情主要由散户主导。自然人累计买入30.9亿元,占比85.96%,其中中小投资者贡献15.29亿元。对比机构仅5.05亿元的买入额,市场呈现典型的游资主导特征。龙虎榜显示,”章盟主””北京中关村”等知名游资席位频繁现身,推动股价脱离基本面束缚。
据悉,投资者分类按证监会账户分类标准划分,中小投资者指自然人投资者中按证监会分类方式划分持股市值300万元以下账户,其他自然人投资者指按证监会分类方式划分持股市值300万元以上账户。
在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里,游资扮演了关键角色。“章盟主””北京中关村”等知名游资席位频繁现身龙虎榜,推动股价脱离基本面束缚。有意思的是,每当股价出现开板迹象,总有神秘资金及时出手封板,维持着市场热度。
这种刻意制造的稀缺性,成功激发了散户投资者的追涨欲望,3月13日单日成交额虽达5.22亿元,但仍有超10万手封单堆积在涨停板上。
耐人寻味的是,信隆健康的基本面与其股价表现形成了强烈反差。
资料显示,这家成立于1991年的老牌制造企业,曾是自行车零部件领域的隐形冠军,全球市场份额一度占据鳌头。但随着共享单车泡沫破裂,核心业务增长乏力,被迫转向康复器材与运动器材领域。然而转型成效甚微,2023年财报显示,两大新业务合计营收占比仅26.44%,难以对冲传统业务萎缩带来的冲击。
更严峻的是,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已连续两年为负,资产负债率攀升至44.26%,短期偿债压力凸显。
这场炒作的导火索指向了市场对机器人概念的狂热。尽管公司多次澄清未涉足AI医疗及机器人业务,但”傅立叶智能”的人形机器人传闻仍被反复翻炒。
比如,近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公司前几天风险提示说未进行通用机器人等的并购重组重大事项,网传欢迎信隆健康廖董一行莅临傅立叶智能指导交流,请问该传言是否真实?”对此,信隆健康回应称,提及的网传事项纯属谣言,请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3月12日晚间,信隆健康再次发布风险提示,强调公司目前主营业务包括自行车零配件、运动器材、康复辅助器材。
事实上,信隆健康仅在互动平台提及”智能外骨骼研发项目”,且明确表示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这种”捕风捉影”式的炒作,折射出A股市场概念投机的痼疾。对比行业龙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市盈率85倍,科沃斯(服务机器人)45倍,而信隆健康凭借尚未落地的研发项目,市盈率竟飙升至3078倍,估值泡沫显而易见。
同时,深交所已多次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信息。随着监管介入力度加大,游资撤离迹象初现。
3月13日龙虎榜显示,部分席位已现净卖出,预示着短期抛压渐增。更严峻的是,公司货币资金仅1.2亿元,而短期借款高达2.3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0.8亿元。叠加全年预亏,偿债压力恐进一步加剧。
总的来说,妖股最终都是随着市场对这一澄清消息的逐渐消化,如果公司无法提供新的增长点或利好消息,股价可能会面临调整压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