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晚间,焦作万方(000612.SZ)的一纸公告再次引起市场关注。
这家蛰伏八年的中原铝业巨头宣布,拟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杭州锦江集团旗下三门峡铝业100%股权,交易规模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与借壳上市的双重标签。
这场横跨八载的股权争夺战,终将以浙商钭正刚的入主画上句号,而铝产业链的整合大戏也随之拉开帷幕。
此前,焦作万方自3月3日开市起停牌,计划3月17日开市起复牌。截至2月28日停牌前,公司股价报7.23元/股,总市值为86.20亿元。截至2月28日,公司股东人数为6.549万户。
“股权战争”结束
时光回溯至2016年,锦江集团通过旗下基金首次入股焦作万方,彼时市场便传闻其欲将旗下氧化铝龙头三门峡铝业注入上市公司。
然而,这场资本运作甫一启动便遭遇劲敌。
原第二大股东和泰安成通过连续举牌,在2017年以微弱优势反超锦江系,双方在董事会席位、战略方向上的博弈持续胶着。期间,焦作万方曾尝试转型油气勘探却折戟沉沙,而和泰安成实控人霍斌的入主也未能力挽狂澜,公司业绩在行业周期波动中起伏不定。
转折发生在2024年。随着和泰安成因债务纠纷股份遭司法拍卖,锦江系抓住战机通过宁波中曼、安晟控股持续增持,持股比例悄然攀升至19.31%。
今年3月,锦江系提名曹丽萍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若获股东大会通过,其提名的董事将占据董事会半数席位。这位现任锦江集团财务总监的董事人选,实则为钭正刚入主铺平道路的关键棋子。至此,这场持续八年的股权争夺战,终以锦江系以不到20%的持股比例实现控制权逆转收官。
作为交易核心标的,三门峡铝业堪称国内氧化铝行业的隐形冠军。自2003年成立以来,公司已形成氧化铝、电解铝、新能源材料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氧化铝权益产能达900万吨,金属镓产能占据全球三成市场份额。
交易预案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三门峡铝业的净利润分别为24.52亿元、25.31亿元、92.0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三门峡铝业第二次叩击资本市场大门。2021年其曾尝试借壳福达合金,却因估值争议折戟沉沙。此番卷土重来,交易架构调整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估值尚未披露,但焦作万方86亿元的市值与标的资产体量形成的“蛇吞象”格局,已令市场遐想联翩。
百亿估值下的定价博弈
对焦作万方而言,这场并购无异于产业链的涅槃重生。
公司现有电解铝产能42万吨,但氧化铝原料长期依赖外购,成本波动严重影响盈利稳定性。三门峡铝业的注入,不仅能实现氧化铝自给率从零到80%的跨越,更将打通“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新能源材料”的全产业链条。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焦作万方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3亿元、5.93亿元、5.28亿元。
市场对此反应复杂。乐观者看到产业链整合带来的协同红利,保守派则担忧估值泡沫与治理风险。毕竟,三门峡铝业2021年估值已达155亿元,而焦作万方当前市值不足百亿,这场“以小吃大”的交易如何定价,将成为监管与投资者的关注焦点。
此外,锦江系持股比例不足20%的现状,亦让市场对控制权稳定性存疑。毕竟,资本市场上“实控人缺位”的戏码并不鲜见,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将是钭正刚面临的首道考题。
当复牌钟声敲响,6.5万户股东的财富曲线将重新勾勒。这场跨越八年的资本大戏,究竟是破茧成蝶的蜕变,还是暗藏玄机的资本游戏,答案或许就藏在三门峡铝业的财报细节与钭正刚的资本棋局之中。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