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重视从供需两端提振消费,助力居民增收减负。这一方案同以往相比,不仅延续了对优化消费供给的关注,还尤其重视从需求端加大政策力度。我们认为,在各部委各项促消费政策的协同配合下,居民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也将更为突出。
▍《方案》重视从供需两端提振消费,注重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多部委协同配合有望提振居民消费。
和以往的促消费政策文件相比,《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延续了对优化消费供给的关注:“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二、重视增收以及从需求端提振消费:“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3月17日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各部委有关负责人也对各项政策举措进行了更为具体的阐述。今年1-2月社零同比增长4.0%,略超过去几年的增长中枢,体现出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推动下,居民消费的持续复苏。展望后续,我们认为在促消费政策的助力下,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也将更为突出。
▍促进居民增收:提振消费的首要工作。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进而提振消费。《方案》中提到了多项促进居民增收的举措,例如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企业拖欠款问题等。2024年我国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分别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6%和8%,二者共占近2/3,这两项收入的增长和渠道拓宽将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总体收入。对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方案》中明确了要推动险资、社保、养老、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的入市以及对资产价格的重视,并将丰富适合个人投资者投资的债券品种。
▍多方位加强消费能力保障:发放育儿补贴,强化教育、医疗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方案》中进一步明确“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自3月13日呼和浩特发布育儿补贴细则以来,全国多地开始探索鼓励育儿补贴的政策,后续可能会在全国层面有更为统一明确的补贴政策出台。此外,《方案》中还提及强化教育支撑、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等方面,例如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方式。
▍服务消费提质惠民,延续对消费供给优化的重视。
《方案》中提及要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此外,生活服务消费、文体旅游消费、冰雪消费、入境消费等在春节等节假日表现较好,也将是后续提振消费行动中提升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向。《方案》中还提及要支持新型消费发展,“AI+消费”将是后续新产品、新业态的重要助力。
▍大宗消费更新升级: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稳住楼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去年实施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通讯器材、家具、家电等品类零售增长较快,今年用于支持以旧换新的国债资金规模翻倍至3000亿,并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同样纳入补贴范围,有望进一步推动相关品类增速的提升。地产方面,《方案》中提到要“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更为强调住房的消费属性,淡化投资属性。此外,《方案》中还提到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和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后续可以更多关注公积金相关政策的优化对地产销售的积极影响。
▍助力居民减负:保障休息休假权益等。
《方案》中提到要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此外,还创新性地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休假权益的保障将有助于减少消费限制,释放消费潜力,带动文旅、假日等消费。
▍加强各部委各项促消费政策的协同联动。
《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而在3月1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表示中央财政将对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以及居民个人消费贷进行贴息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表示,央行将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财政贴息、创设新的结构性工具等方式将有助更好地实现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既加强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支持,又能更好地促进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的提升。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力度超预期变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加剧。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明明 彭阳 章立聪 周成华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