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17 Pro左手改名右手背屏,能否真正对标苹果?
小米最近推出的新品小米17 Pro备受关注,其中左手改名右手背屏的设计成为其独特卖点之一,是否能够真正对标苹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本文简要介绍了小米17 Pro的特点和卖点,并探讨了其是否能够与苹果产品竞争的问题。
前天的小米新品发布会,差友们都看了吗?托尼觉得,小米把产品线从标准和Pro两款,变成了标准、Pro、Pro Max 三款,主打一个全面对标苹果,其实是一种在产品策略上的田忌赛马。
毕竟,小米这几年摸着苹果过河,在 6.3 寸" 小屏幕 "市场上大获成功;而友商们在去年,也摸着小米过河,尝到了"小屏幕"的甜头,开始卷起了 6.3 寸手机。
甚至浓眉大眼的苹果,也违背祖训,带上了"安卓思维",把 6.3 寸高刷屏幕下放给了 17 标准版。让今年 17 标准版成为了属于苹果的爆款。
;
;面对这样的市场情况,小米的答案,在昨天发布会时,终于给了出来。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题:小米 17 Pro 到底怎么样呢?
直接说结论哈:
如果说去年小米 15 系列是小米在"轻参数重体验"的方向迈出的第一步,那么今年的小米 17 Pro 则是小米继续发力这个方向上的成果。
小米 17 Pro 在这一点,就是很接近苹果;参数上看起来平平无奇,日常体验下来却越用越润。但背屏的出现,又使得它不那么苹果了。。。
接下来,就让我具体聊聊,4999 元 起售的小米 17 Pro 的体验到底怎么样。
;# 性能&系统;
;
;这次争议点最大的背屏,托尼打算放在最后,咱们先来聊聊处理器的升级。
因为今年的小米17 Pro还跟往年一样,依旧首发高通新旗舰处理器:骁龙 8 Elite Gen5。
很多差友应该纳闷了,上一代不还是 8 Elite 么?怎么这一代直接跳到 Gen 5 了?
托尼认为,高通是觉得去年产品线太乱了( 8 Elite、8Gen 3、8s Gen4 傻傻分不清 )。今年统一成 Gen 5,避免了混乱。
来看具体跑分吧:CPU 部分,8 Elite Gen5 是能和 A19 Pro 掰掰手腕的,单核的差距已经非常小,多核可以持平。如果对比上一代 8 Elite,性能提升了约 17% 。
;
;而图形性能,原本是高通的主场。但今年果果的A19的GPU性能提升,远比大家想象的要高。
叽里咕噜了这么多,具体游戏表现是个什么情况呢?我们统一室温 25 度,每个游戏都测半小时,用 perfdog 记录整个过程,看看 8 Elite Gen5 能不能顶得住。
;
;首先是原神须弥城跑图,最高画质已经没什么压力,在 930P 分辨率下平均帧稳稳 60 一条直线,功耗 3.8 w。功耗降下来,背面温度自然也降低,只有41.5 度。看来原神很快就要和王者荣耀坐一桌,变成中低负载测试了。。。
来到压力更高的崩坏:星穹铁道,黄金的时刻跑图。800P 分辨率下也能跑 59.7 帧。从帧率曲线可以看出,这次 8 Elite Gen5 已经能够征服崩铁了。
不过呢,性能对于小米旗舰来说,不是大家所担心的。真正需要担心的,还得是 HyperOS。那么今年的 HyperOS 3,我们已经出过一期文章,大家可以点击跳转。
;
;总结一下就是,这次的 HyperOS 3,应该不是拖后腿的那个。配合 8 Elite Gen 5 的性能,托尼觉得日常体验,肯定是差不了的。
;# 影像;
但是影像嘛。。。高情商的说,这方面小米是真的贯彻了全面对标苹果;但低情商的话,小米虽然是一家安卓厂商,但它在影像上面做的事儿一直都很不安卓。
;
;因为小米一直在 Pro 系列的影像选型上比较克制,加上小米在超声波指纹、USB3.2 Gen1,IP68/69 等配置的更早普及。
所以对比其他安卓大杯们选择的"影像旗舰"策略,小米就更像是一个"水桶旗舰",亦或者是"苹果旗舰"。
但根据往年的评价来看,米粉们确实都喜欢小米这种更均衡的旗舰选型 —— 毕竟手机除了是个好相机之外,首先还得是个好手机。
小米17 Pro 影像配置参数
不过今年 Pro 的影像,也有几个亮点:去年 Pro 开始用上的潜望长焦,今年给了小米 17 Pro Max。
而小米 17 Pro 则是用上了类似去年 OPPO Find X8 那样的倒置潜望镜。从而能在更薄的机身里放下焦段更长的镜组。
还有一个亮点是这次的主摄。虽然对外宣传叫光影猎人 950L,但是根据托尼打探到的消息,实际上是咱们国产传感器厂商思特威的 SC590XS 小米定制版。
;
;这颗传感器,官方宣传的特点有 1/1.28 大底,以及基于 LOFIC 技术实现的 16.5EV 高动态。之前华为 Pura 80 Ultra 用国产思特威的 SC5A0CS 实现了 16EV 的高动态,已经被大家吹爆了。
而小米扭头就又加了 0.5 个 EV。并且据说后面华为 Mate 80 系列也会用 SC590XS,你们就想这个含金量吧。
话不多说,拿出上代小米 15 Pro,和 iPhone 17 Pro 来看看具体的样张对比。
;
;首先是日常拍摄,这颗主摄的基本素质还是在线的。这组样张中,小米 17 Pro 对房屋漆面的颜色更为准确。
从左到右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向左滑动
但这一组场景,则是小米和苹果,两家色调倾向上的不同。
从左到右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向左滑动
;
;而这组明暗场景,就是主摄高动态的优势了。小米 17 Pro 的暗部细节,明显要比上代好很多。
从左到右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向左滑动
到了夜景,高动态范围的效果就更明显了。这组样张,小米17 Pro 能够保留更多灯牌的细节,而;iPhone 17 Pro 虽然亮度整体更高,但后面的灯牌已经糊成一片。
从左到右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向左滑动
;
;主摄是大升级,但长焦就变成了" 取舍 "。我们前面说了倒置镜组的好处是能让机身更薄、焦段更长,但其实有个坏处没说,就是同样成本下,最近对焦距离会受到一定影响。
所以托尼测了一下这点,结果发现小米 17 Pro 的最短对焦距离居然从30cm来到20cm。再回过头来看,好家伙,长焦从上一代的 IMX858 缩水成了 JN5。
不过这个长焦,画质其实和上代差不太多。放大仔细看,甚至由于 5X 的远距优势,画面细节会比 iPhone 的 4X 长焦好一些。
从左到右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向左滑动
;
;但是,在我们拍摄样张的过程中,小米17 Pro 偶尔会出现白平衡不准的问题。就拿这组样张来说吧,反而是小米 15 Pro 和 iPhone 17 Pro 更接近真实色彩。
从左到右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向左滑动
不过,还是那个老问题:5X 长焦真的没有 3X 长焦来得实用。我承认,5X 在超远距离上的表现,肯定是比 3X 好的。
可现实是3X更容易上手,适用范围也比 5X 要广一些。今年 iPhone 17 Pro 把 5X 长焦改为 4X 长焦,可能已经说明了 5X 不够大众这个事情。
;并且今年的这个超广角镜头,从 JN1 换到 OV50M,从14mm 焦距换成了17mm,某种意义上算是降级了。。。
从这组样张就能看出,因为不够广,小米 17 Pro 少了点宏伟感。
从左到右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向左滑动
;
;而且,因为超广角放到了镜头 Deco 的外部,镜片没有获得抬升,反而有点儿容易把握着手机的手指给拍进去,使用超广角的时候大概率会出现一点手指头,就得自适应一下。
当然了,也可以这样说:本来我就不怎么用超广角拍东西,砍掉超广角给电池腾地方不是更好?所以正话反话都能说,就看差友们怎么想了。
;# 屏幕&外观&手感;
说完了影像,我们来聊聊屏幕和外观。
;这块 6.3 寸屏幕,继续保持了上一代的高素质。主要是纵向比例上对齐了 iPhone,导致尺寸上的缩小。而屏幕技术来到了 M10,同时换用了国产新型红色发光材料。
而且这次加入了自适应刷新率 Pro,开启后可以有更多档位的刷新率,有点像 VRR 可变刷新率那味了。但调光方式会从 DC 变为高频 PWM,这点就需要大家自行取舍。
;
;除了屏幕,小米对苹果的致敬还有很多。比如这个R角,相比上一代,17 Pro 的 R 角要圆很多,也更接近苹果。
拿上代小米 15 一比较,就很明显。除了视觉上的冲击,大 R 角还能让四角更不硌手。相比小米 15 Pro ,小米 17 Pro 因为尺寸的缩小,手感好了不少。
小细节上,小米 17 Pro 也比以前精致了很多:边框的天线、接口,能对齐的对齐,能对称的对称,再也没有吐槽很久的,USB 和其他开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问题。
加上这个的尺寸,实在是太 iPhone 了。。。
;
;总之这次 小米 17 Pro 在外观上的变化,不仅仅把托尼,并且把编辑部的大伙也拿捏住了。
;# 背屏;
回到背屏,一开始托尼是不看好这个背屏的,网上也有很多人对这个设计提出质疑。大家都在关注这块背屏对性能和续航的影响。
;
;首先,这块背屏确实会增加一定功耗:据说最高会对 DOU( Day Of Usage,日常使用续航 )造成 5% 的影响。
不过呢,这个选择权在用户手上,假设把背屏常亮关闭,那么影响就会小很多。并且小米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过散热问题。加上运行游戏的时候背屏也会自动关闭,能够把占用的性能腾出来给游戏等应用。
所以,背屏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小米都考虑过了,那加了这块背屏会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托尼觉得,背屏能让小米 17 Pro 不那么 1:1 的像苹果,而另一方面,背屏也确实有存在的场景。
;
;就拿拍照来说吧,托尼有个朋友,年年骂折叠屏但是年年换手机还是买折叠屏,就是因为折叠屏的外屏能在拍照的时候提供一个取景框。这确实是近几年直板机所不具备的功能--但是现在,小米 17 Pro 上可以做到了。
另外,这个外屏就是个实打实的" 情绪摆件 ",毕竟小米给到的个性化功能足够丰富:可以养萌宠,可以拿它玩梗,又或者就是把它当作一个表,简简单单。
所以,只要这玩意不影响续航,和正常玩游戏时候的性能,那托尼还愿意有这么个情绪摆件的。
;
;托尼更好奇,这个背屏还能让网友们整出什么活。如小米能把他们的用户调动起来,说不定等再过几代,这个外屏真能变出一些全新的落地场景也说不定。
;# 总结;
回到小米 17 Pro 本身,它给托尼的感觉是,不成功,便成仁。临时改名使得它充满了话题性。而新加入的背屏,作为花活,确实会让路过的消费者停下来,观赏一番。
产品不论如何,还是要回归到售价上。小米 17 Pro,4999 元起的售价,相比标准版贵了 500 元,但也提供更好的影像系统,以及一个能提供情绪价值的背屏,这就看大家需不需要这两点了。
如果对比小米 15 Pro 的话,首发价格其实是便宜了 300 元的。也能看出来,小米是想让 Pro 的定位更加亲民,降低消费者体验背屏的门槛。至于市场反应如何?那只能拭目以待了。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hujinzicha.net/post/2812.html发布于 2025-09-28 15:32:5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北方经济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