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云顶新耀中报业绩亮眼,双爆款商业化确定性增强,全球创新价值跃升新台阶

访客 2025-09-06 17:06:13 466 抢沙发
云顶新耀中报显示,双50亿爆款商业化确定性增强,全球创新价值进一步提升,公司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成功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此次商业化的成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今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不断上演 “逆袭行情”。Wind 数据显示,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医药生物行业超过 1200 亿元,资金正在迅速寻找并涌向那些更具确定性的优质标的。

云顶新耀 (01952) 正是这股行情下的核心受益者之一 —— 年初至今最大涨幅达到 113.64%,市值强势重返 200 亿港元大关。背后释放的信号很清晰:大资金正在用共识投票,认可其 “双轮驱动 + 商业化” 能力的确定性。

透过 2025 年中期业绩,可以看到一家创新药企清晰的进化轨迹:手握两款 50 亿级峰值潜力产品,自研管线全速推进,授权引进与自主研发双轮驱动 AI+mRNA 平台持续深化,研产销一体化形成协同 —— 云顶新耀的全球创新价值兑现路径,正在不断被市场看见。

云顶新耀中报业绩亮眼,双爆款商业化确定性增强,全球创新价值跃升新台阶

双 “50 亿爆款” 商业化价值获业绩持续验证

商业化能力是创新药企实现价值的 “最后一公里”。而云顶新耀 2025 年中报传递的核心信号,正是依托自主商业化,公司爆款单品的销售潜力正在加速释放。

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同比大增 48% 至 4.46 亿元,展现出强劲成长动能;当期非国际财务准则亏损总额大幅收窄 31%,剔除非现金项目后毛利率高达 76.4%,运营效率显著提升。同时,公司手握现金 16 亿元人民币,再叠加 8 月 1 日完成的 15.53 亿港元配股募资到账,充裕的现金储备为未来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关键财务数据,实质上是其 “双轮驱动” 战略阶段性成果的集中体现。而其中最核心的载体,正是不断获得商业化验证的 “爆款单品”—— 全球首个 IgA 肾病对因治疗药物耐赋康 ®。

自 2024 年 5 月在国内商业化以来,耐赋康 ® 当年即实现 3.53 亿元销售收入,并快速通过谈判纳入国家医保,进入高速放量通道。报告期内,耐赋康 ® 销售收入达 3.03 亿元,同比大增 81%。

云顶新耀中报业绩亮眼,双爆款商业化确定性增强,全球创新价值跃升新台阶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需求急剧增长,耐赋康 ® 一度出现供不应求。公司迅速提交扩产补充申请,并于今年 8 月正式获批,目前供应已恢复正常。

从数据来看,供不应求 + 扩产获批叠加,直接推动下半年持续放量。根据公司披露,耐赋康 ®1-8 月累计销售额已达 8.25 亿元,恢复供应后仅 8 月单月销售额就高达 5.2 亿元,全年有望突破 12-14 亿元。

云顶新耀中报业绩亮眼,双爆款商业化确定性增强,全球创新价值跃升新台阶

从行业横向对比来看,2024 年全年销售额破 10 亿元的国产创新药仅有 11 款,而能在医保首年就达到 10 亿元的产品过去 20 年更是凤毛麟角,大多集中在肿瘤领域,几乎没有慢病药物。此前医保首年放量的案例中,艾加莫德约 6 亿元,奥布替尼 5.7 亿元,都已是难得。而耐赋康 ® 有望在医保首年便冲破 10 亿元,成为唯一一款慢病药物,含金量可见一斑。

同时,扩产获批也意味着产能瓶颈解除,不仅能充分满足中国市场,还能辐射整个亚洲市场,为 IgA 肾病领域巨大未满足需求提供长期支撑。公司预计,耐赋康 ® 销售额 2026 年有望达到 24-26 亿元,距离 50 亿峰值目标正快速逼近。

另一款核心产品依嘉 ®(依拉环素) 作为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1.43 亿元。通过聚焦目标核心医院,报告期内医院端纯销同比增长高达 37%,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

除了已在快速兑现的耐赋康 ® 与依嘉 ®,下一个 50 亿大单品 —— 维适平 ®(艾曲莫德),同样是云顶新耀高确定性的重要支撑。

作为新型、高选择性 S1P 调节剂,艾曲莫德以其快速的起效时间和深入的黏膜愈合效果脱颖而出。相比维得利珠单抗等生物制剂,其口服给药方式更为便捷,并对经生物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依然有效。

云顶新耀中报业绩亮眼,双爆款商业化确定性增强,全球创新价值跃升新台阶

在中国,溃疡性结肠炎 (UC) 患者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100 万人,市场空间巨大。艾曲莫德被纳入 2025 版 ACG 指南并获强烈推荐,进一步确立了其在活动性 UC 一线治疗的地位。“大市场 + 强疗效” 的组合,奠定了其未来冲击 50 亿级大单品的高确定性。

云顶新耀中报业绩亮眼,双爆款商业化确定性增强,全球创新价值跃升新台阶

自主创新筑底:AI+mRNA 平台加速落地

除了核心商业化品种,云顶新耀正在加速进军 “AI 制药”。通过 AI+mRNA 平台的突破,推动估值逻辑从商业化走向自主研发驱动。

放眼全球,今年以来,阿斯利康斥资 10 亿美元收购 EsoBiotech,押注 ENaBL 体内细胞疗法;艾伯维 24 亿美元收购 Capstan,切入体内 CAR-T—— 都在证明 mRNA 技术正成为下一代 IO 疗法的核心竞争方向。

智通财经 APP 了解到,早在 3 年前,当行业还集中在预防性疫苗时,云顶新耀已前瞻性布局 mRNA 肿瘤治疗性疫苗和自体生成 CAR-T 领域。

报告期内,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 EVM16 在国内启动首次人体试验并完成首例患者给药;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 EVM14IND 已获 FDA 批准和 NMPA 受理,美国临床进入 I 期;现货型免疫调节疫苗 EVM15 完成临床前验证并确定候选分子。自体生成 CAR-T 项目 EVM18 已完成多项非人灵长类动物 (猴) 研究,预计 2025 年底启动临床。新一代共价可逆 BTK 抑制剂 EVER001 (希布替尼) 取得积极的 1b/2a 期临床数据,全球研发进程稳步推进。

此外,云顶新耀已成功将经过临床验证的自研 mRNA 平台本地化,构建了一个涵盖从抗原设计、mRNA 序列优化、LNP 递送技术到产业化生产的端到端全产业链平台,已实现了从靶点筛选、序列设计到递送优化以及生产的效率跃升,构建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研发管线,多项关键项目进入实质性进展。

云顶新耀中报业绩亮眼,双爆款商业化确定性增强,全球创新价值跃升新台阶

在 AI 方面,公司自研算法 “妙算”(EVER-NEO-1) 已在人类新抗原免疫原性数据中得到验证,进一步提升靶点筛选与序列设计效率。

与此同时,资本层面的动作也为研发加码:通过先旧后新配售充实资金,4 月获港交所批准去 “B” 标志,8 月完成对 I-Mab 的投资成为单一最大股东,全球 IO 布局再进一步。

从单品突破到体系协同

真正的商业化能力,从来不止于卖出一款产品,而在于体系化的不可复制性。云顶新耀之所以被认为具备长期投资确定性,正是因为其打通了研发 — 生产 — 渠道 — 准入全链条。

在生产端,嘉善基地满足 mRNA 疫苗和自免药物全流程生产,符合全球 GMP 标准;艾曲莫德项目投资 7000 万元,年产能 5000 万片,完全保障后续放量。

在销售端,公司已围绕耐赋康 ® 搭建起完整销售体系。到今年 8 月,肾科销售团队扩充至 190 人,目标医院覆盖 1000 家较去年同期几近翻倍,并实现医保全覆盖,体现出公司高效的运营效率。销售团队的专业与渠道网络,成为公司自我 “造血” 的关键。

小结

年内股价最大涨幅 113.64%,市值重返 200 亿港元,这一走势已是港股创新药牛市的最佳注脚。尽管短期波动存在,但整体来看,云顶新耀股价与市值依旧未触及本轮行情顶点,未来仍有上行空间。

区别于 2015-2021 年那一轮依赖政策 (药审提速 + 18A 新政) 驱动的创新药牛市,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是:企业自身的硬核创新、全球化兑现与业绩验证。云顶新耀,正是这一逻辑的代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hujinzicha.net/post/574.html发布于 2025-09-06 17:06:1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北方经济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6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