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绩盈利拐点显现,方舟健客AI+H2H生态背后的投资确定性探索
中绩盈利拐点显现,方舟健客(06086)的AI+H2H生态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该公司通过结合人工智能与健康科技,展现出强大的投资确定性,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技术,不仅提升了健康服务水平,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前景,这一生态背后的投资确定性正逐步被市场认可,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正值港股财报季,随着大部分上市公司陆续交出 2025 中期业绩的答卷,兼具高质量、高成长属性的 “双高” 成绩单格外受到市场关注。
8 月 27 日,方舟健客 (06086) 交出了一份超越市场预期的 2025 中报成绩单,不仅在营利双收、规模扩张、核心业务爆发等等直观数据上有着不俗的表现,更以锚定 AI + 慢病管理前沿趋势,牢牢把握住行业变革发展脉络。
事实上,业绩数据背后的生态优势、行业卡位及长期价值潜力,也更能反映了方舟健客自身的战略定力,契合医疗 AI 与慢病管理的行业发展。倘若深入剖析此份财报,可对方舟健客作为 “AI 慢病管理第一股” 的创新和突破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营收盈利双增,深挖用户价值夯实生态壁垒
智通财经 APP 观察到,这份中期业绩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方舟健客的经营对 “价值释放” 的直观印证上,可以用 “规模增长” 与 “盈利兑现” 两大关键词来形容。
2025 上半年,公司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各项核心财务指标均释放出积极信号。进一步来看,期内公司实现了 “规模与利润” 的双双突破。由营收端来看,期内公司的营收约 14.94 亿元 (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 12.9%。在互联网医疗行业需求分化、部分企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这一增速体现了其业务的稳健扩张能力。
盈利端则更具里程碑式的意义,净利润扭亏为盈至约 1250 万元,经调整净利润亦同比增长 16.8% 至约 1760 万元,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公司的商业模式历经多年打磨后,开始进入盈利兑现期。
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度挖掘用户价值与积累医生资源,则构成了方舟健客业绩增长的 “基本盘”。截至 2025 上半年,公司注册用户数达 5280 万,同比增长 15.8%,用户池持续扩容。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公司的月活用户人数增至 1190 万,同比大幅增长 34.4%,用户活跃程度的显著提升,充分验证了公司服务对慢病用户的吸引力。同时,方舟健客的注册医生规模突破 22.9 万名,其中近六成来自三甲医院,高质量的医生团队不仅保障了服务的专业性,更成为吸引患者的核心竞争力。
用户粘性层面,付费用户复购率高达 85.4%,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而处方药交易占比达 81.7% 的核心数据,更明确了其 “聚焦慢病管理” 的定位,这一定位与慢病患者 “长期随访、持续用药” 的需求高度匹配,能够形成 “用户留存 - 复购 - 业绩增长” 的良性循环。
不仅如此,在供应链合作上,方舟健客的 “护城河” 正在进一步加固。截至目前,公司已与 1650 多家供应商、超过 980 家医药公司建立合作,涵盖诺和诺德、大冢制药、信达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药品 SKU 已拓展至 21.6 万种,其中处方药占比约 62%。在扩大用药便捷性和可及面的同时,方舟健客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为患者 “长期用药” 需求提供了保障。
从数据来看,方舟健客无论是用户留存率、复购率,还是用户转化和付费,都领跑于行业且呈现整体上升趋势。这标志着公司已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向现金流更加稳健、业绩持续增长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同时,用户规模、合作生态与服务及用户粘性的提升,均为其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AI 赋能业务突破,“熟人医患” 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 AI 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技术突破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逐步深化,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2025 年,公司接入能力先进的大模型,并完成 “AI+H2H”(AI+Hospital To Home) 技术升级,着力打造覆盖用户服务、供应链、内容生产的全场景 AI 应用矩阵。
深入来看,“熟人医患” 模式是方舟健客构筑 “AI+H2H” 生态的 “基石”。区别于行业内多数平台 “一次性问诊” 的模式,公司的 “熟人医患” 模式更注重长期医患关系的建立,这使得其用户在忠诚度、活跃度及支付意愿上将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这一模式的价值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花旗首次覆盖方舟健客即给予 “买入” 评级,目标价 8.5 港元,核心逻辑正是认可其 “高粘性生态带来的增长确定性”。
而 AI 技术的深度融入,则有望推动方舟健客在 “熟人医患” 模式下真正实现 “效率提振” 和 “价值深化”。从最新进展来看,方舟健客通过在慢病管理平台扩展 AI 整合,部署了多项关键 AI 解决方案。例如,2025 年上半年,公司推出了 “AI 电子病历 (EMR) 智能体” 及 “AI 预问诊智能体”,实现 7X24 小时的智能预问诊及医疗记录调阅与建立。该系统采用大型语言模型提出智能追问,并为医生整理患者症状、病史及数据,提升诊疗效率。
同时,方舟健客部署了 “AI 导诊智能体” 协助患者选择医生及适配科室,并推出 “AI 医生助理” 为医生提供诊疗支持,其亦升级 “AI 客服助理”,以更好地支持患者全程的用药管理。该系统有助于处方咨询、用药提醒及及时续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透过在平台上整合 AI 工具,公司构造了一个促进医生效率持续提升、对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创新业务模式。
从中不难看到,方舟健客对 “AI+H2H” 生态的战略布局有望成为未来成长的关键因素。这将令该公司拥有显著的先发优势和长期主义特征,并具备了难以复制的 “生态 + 技术” 双壁垒:一方面,“熟人医患” 模式的用户粘性需要长期积累和培养,类似于盲盒界的 “泡泡玛特”,在拥有一批忠诚、活跃且愿意付费的用户群体后,新进入者难以快速突破。
另一方面,AI 技术与医疗场景的深度结合需要持续研发投入与场景打磨,非短期可构筑,而方舟健客亦可在这个过程中,将自身嵌入医疗机构的核心运营流程,成为提升其管理效率与医疗质量的关键伙伴,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经常性收入。
政策 + 需求双驱动,AI + 慢病管理龙头价值兑现可期
从行业维度看,方舟健客所处的 “AI + 医疗” 赛道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医疗行业正在经历智能化升级,AI 技术的应用加速渗透至智能问诊、病历管理、医保风控等多个领域,行业内存在政策与市场的 “双轮驱动”。由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推动 AI 在医疗场景的应用,强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
从市场需求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慢病患者规模持续扩大,但 “专业、高效、可及的慢病管理服务” 仍存在供给缺口。现阶段,中国慢病管理市场面临数字化水平较低、基层医疗资源短缺以及院内重复就诊等多重挑战。传统慢病管理模式下,由于信息化程度不足,患者的健康数据难以有效整合,导致疾病管理的连续性和精准性受限。此外,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在专业知识、诊疗工具及患者管理能力方面相对薄弱,难以提供高效、规范化的慢病管理服务,影响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患者在慢病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频繁前往医院,仅仅为更新处方或咨询常见健康问题,进一步加重了医疗资源的压力。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慢病管理能够在诊断、治疗建议、管理及预防等方面实现智能化升级。例如,AI 可基于患者数据预测慢病风险,实现早期干预,从而提升慢病管理的效果和效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国数字化慢病管理市场的规模从 2019 年的 1,137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人民币 4,645 亿元,年复合年增长率达 42.2%。预计到 2033 年,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 24,712 亿元,2023 年至 2033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8.2%。
图源:招银国际
方舟健客所推出以 AI 驱动的慢病管理解决方案,能够连接医患两端,结合人工智能和创新技术辅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慢病管理方案,提升慢病管理的精准度和个性化水平。该公司还将进一步扩大与社保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合作,采取涵盖整个患者医疗过程的 “全周期健康保障” 理念,展现出了高成长性、高用户粘性和清晰的盈利路径。
未来,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数字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慢病管理需求的进一步增长,方舟健客的慢病管理解决方案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并持续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慢病管理模式的智能化升级,其商业前景广阔而深远。
综合而言,方舟健客 2025 上半年的业绩,不只是 “营收与盈利双增长” 的数字表现,更验证了 “AI+H2H” 生态的有效性:公司盈利拐点显现、商业模式壁垒稳固、用户基础扎实,且深度受益于 “医疗 AI + 慢病管理” 的行业红利。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方舟健客作为极具潜力的 AI + 慢病管理龙头企业,业绩基本面稳健且具备长期成长性。然而,现阶段公司的股价与实际价值和成长前景并不匹配,当前市值亦未反映自身的核心优势与行业红利,存在显著的价值低估。以 8 月 28 日收市价 3.85 港元、参考花旗给出的目标价 8.5 港元估算,方舟健客较现价至少应有 120% 以上的上涨空间。
此外,随着 AI 技术在慢病管理场景中应用的进一步落地、用户需求的持续释放,均极其有望为公司带来大幅突破的收入和长期向好的增量空间,将形成商业价值和公司业绩上强有力的支撑。展望未来,方舟健客作为赛道龙头的长期价值,将逐步被资本市场认可,成为港股市场中兼具成长属性与价值属性的优质标的,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hujinzicha.net/post/663.html发布于 2025-09-08 11:01:1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北方经济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