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水助力20年果汁品牌一朝走红,获‘脆皮年轻人’热捧,真格基金、梅花创投争相布局——实际功效与市场潜力探究
这瓶养生水成为果汁品牌的新宠,吸引了众多关注,它受到“脆皮年轻人”的喜爱,同时也吸引了真格基金和梅花创投的投资布局,关于其实际功效,需要进一步观察和验证,这一品牌能否持续火爆,还需看其能否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摘要字数在100-200字之间。
“涂最贵的护肤品,熬最深的夜。”自称“脆皮打工人”的当代年轻人,常常在早上抱着冰美式,又在下午改喝养生水。
决明子、薏仁、人参、石斛、酸枣仁⋯⋯越来越多中药材摇身一变,成为“药食同源”的养生水,摆上超市货架。
北京某盒马超市的货架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紫薇 摄
在零售市场,前有元气森林押注养生水赛道,后有“可漾”“好望水”“可可满分”等品牌的养生水层出不穷,还有老品牌盼盼食品为山姆会员商店代工苹果黄芪水。
在资本市场,高毛利、新概念的瓶装养生水已吸引真格基金、梅花创投等资本布局。
一些曾经藏在商超背后的果汁品牌也因养生水走到台前,比如为盒马、永辉超市、开市客专供养生水的“乐源”。在饮料行业拼无糖茶、椰子水产品的2022年,该公司便转身押注养生水,并获得新机。
但是,养生水的功能性到底如何?
“养生水并非药品,不可能即时见效。但它比白水有滋味,比碳酸饮料健康,还蕴含中式养生概念,成为了年轻人情绪消费的载体。”乐源健康高级副总裁郑同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
吃到养生水红利的“早鸟”:20年果汁厂,因养生水一朝出圈
曾经被贴上“爸妈专属”标签的养生饮品,如今高频出现在“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的办公桌上、背包里,甚至将催生出一个增速惊人的百亿(元)级市场。
过去一年,在新茶饮价格下探、果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养生水这个新兴品类迅速脱颖而出。
吃到养生水红利的“早鸟”,是像乐源这样的传统果汁品牌。乐源果汁品牌始于1998年,其长期为多家大型商超、超级直播间等线上线下渠道提供包装果汁产品。
2022年,业内公司还在无糖茶、椰子水、无糖气泡水领域狂飙。郑同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评估后却认为,乐源投入无糖茶赛道竞争的优势并不大。
“我就想,为什么我们不把‘熬煮’系列做得更清淡一些,比如做些植萃水,仍然坚持古方。这又有都市养生的概念,又符合年轻人‘熬最深的夜,用最贵的保养品’理念。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就选了黄芪、人参(五年以下)、枸杞、马蹄等已有古方熬制配方又具有一定养生功效的食材,融入我们的饮品中。”郑同建介绍说。
“如果一开始直接上乐源独立品牌的养生水,风险还是比较大。”郑同建说,乐源决定与商超渠道联合推广,并推出“苹果黄芪水”“桑叶薄荷水”。这些产品率先在盒马上架走红,今年以来,养生水在乐源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10%。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苹果黄芪水一上架就火,市场同类产品也迅速增多,逼我们自己开发更复杂的配方。”郑同建表示,当养生水市场被年轻人喝“热”后,资本与其他品牌的目光也迅速聚焦这一新兴赛道。
从某种程度上说,包装饮料市场已不仅是传统食品饮料公司的战场。
唐彬森创立“元气森林”时走的路,就是将创投圈“找痛点、做爆款、快速迭代”的逻辑复制到包装饮品行业中。
近年,始终抓住“低卡健康”概念的元气森林也将目光投向养生水。2023年,“自在水”系列推向市场,红豆薏米水、红枣枸杞水迅速铺开渠道。据媒体报道,2024年“自在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是元气森林史上最快销售额破亿元的单品,甚至快过元气森林的大单品——气泡水、电解质水。
后起之秀“可可满分”,也是包装饮料行业“非传统玩家”崛起的典型案例。该品牌背后的“一果荃健康科技”成立于2020年,创始人方乃锃曾是关注互联网、大消费领域的投资公司从业者。可可满分先从椰子饮品做起,后于2025年密集推出养生水系列。可可满分已获真格基金、梅花创投投资。
据Foodaily统计,截至2024年底,已有43个品牌、127款养生水产品上市。
一位包装水行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那些“一拥而上”的企业也有自己的考量。这些企业认为,纯果汁等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并且成本结构非常明确、毛利率较低,这时创新品类对于工厂来说,可以改善整体毛利率。
功效被质疑、同质化隐忧⋯⋯这门“情绪生意”,会不会昙花一现?
养生水市场火爆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其实际功效的质疑,养生水到底有没有功效?
郑同建向记者表示,养生水更多是在满足消费者的情绪需求。
“它并非药品,不可能即时见效。本质上,养生水还是一种饮品。但相比白水的寡淡,它更有滋味;对比碳酸饮料的不健康,它又蕴含着中式养生理念。它成为一种情绪价值的载体,(因为)消费者在饮用时产生‘正在养生’的心理感受。”郑同建介绍。
北京某盒马超市的货架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紫薇 摄
这种以“情绪价值”为核心卖点的特性,也让市场对养生水能否持续火热产生了质疑:这究竟是一阵风潮,还是具有长期生命力的赛道?
但养生水从业者对此显得信心十足。有业内人士坚定地认为,这个市场不会“昙花一现”,而是一个具有巨大增长空间的长期市场。
数据似乎也支持这一乐观判断。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年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为4.5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08亿元。该报告还特别写道,中式养生水对无糖饮料市场具有替代效应,2024年至2028年间,其或将逐步挤占无糖饮料的市场份额。值得注意的是,无糖茶饮在2023年的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元大关。
尽管前景被看好,但当下的养生水市场已显现同质化竞争的隐忧。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原料大多集中在红豆、薏米、枸杞、山楂等传统食材上,创新不足。行业报道显示,目前全国已有超过70家工厂具备养生水代工能力,但产品配方却大同小异。
郑同建认为,破解同质化困局的关键有三点:首先是创新力,需要“让配方越来越丰富”;其次是严选原材料,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此外,企业需要对上游原材料市场、生产端、研发端等全产业链进行长期布局。
但诸多新锐养生水品牌都遵循爆款逻辑,它们的起步便是“轻资产运营+精准营销”,这也意味着大量养生水品牌没有自建生产线,而是通过代工快速试产。消费者喝到的不同品牌、不同品类养生水,可能出自同一个代工厂。
从气泡水到无糖茶,再到养生水,饮料市场不缺风口,但缺少新的“长期市场”。当下的养生水,一边承载着年轻人的情绪,一边承载着资本的热情。但它在未来能否真正成为长期产品并实现百亿(元)市场,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hujinzicha.net/post/554.html发布于 2025-09-06 17:03:1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北方经济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